第26章(1 / 2)

火熱的生活,激情的創業。人們往往不知道能夠拚盡全力去做一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幸運。這世界上還有一種人,仿佛命運一直在和他們開玩笑。天時地利人和是成功必備的條件,這三者一樣都沒有、處處碰壁的倒黴蛋也比比皆是。

蔡言最近就深有感觸。他的一個不錯的哥們,是交往很多年的朋友。他的經曆給蔡言很多感慨,也讓他對目前的生活和事業分外珍惜。

蔡言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小台資工廠裏擔任技術工程師。那時候的生活簡樸、工資水平並不高,而且還有沒完沒了的加班,住在簡陋的宿舍裏。

可是那時候的生活很快樂,沒有太多的計較。比起大學生活來說,工作、自力更生、了解外麵的世界,這些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來說是個極新鮮、極快活的體驗。

丁淼,當時在廠子裏負責網絡方麵的事情。他和蔡言是一個省出來的同鄉,雖然兩人的家鄉距離還有幾百裏,但是在異鄉,這樣的同鄉關係已經足夠他們抱團取暖,很快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丁淼是個傳統意義上的好人。反應快、做事踏實、善於學習。他的最大特點就是性格隨和、隨遇而安,沒有一個長遠的人生規劃。交給的工作任務他可以做的很好,但是沒有自己的人生打算。

這樣的性格弱點,其實是和他的人生經曆分不開的。

丁淼的人生軌跡,可以算是一個大時代的縮影。所有的擰巴糾集在一起,最後鑄就了他一段極為特殊的人生。

曆史淵源要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講起。在晉南一個小城市裏,一個吃齋念佛的和尚德明被帶離寺院,下放到城郊的一個生產隊從事生產勞動,接受農民群眾的改造、讓他變成一個自力更生的人。

在另一個村子裏,一個青年婦女淑英在勉力操持著家務。男人接受了新思想、早早出去闖蕩,在亂世中蹤信全無,十年時間沒有送回一條消息。

當年還抱在懷裏的小姑子,已經長成了大人。自己的孩子因為婆婆照管不善受了風寒,早早的就夭折了。雖然埋頭苦幹、她卻成為婆家的眼中釘、肉中刺,終於還是到了忍痛離開的時候。

這樣,宿命中的兩個人就這樣相逢了。婦女進了城,經過村裏人介紹嫁給了還俗的僧人,成就了一段莫名的姻緣。當時沒有房子住,兩人就住在村子供奉神明的祠堂裏。

那時候生活困苦,每天吃糧都是到街上用小紙盒子買上一點點糧食,饑一頓飽一頓的維持著。

在這樣的苦日子裏,比他們更苦的人出現了。長期在外麵做事的一對書生夫婦帶著幾個孩子回到老家,開始了新的生活。剛剛回來人生地不熟,孩子們餓的哇哇亂叫,更可怕的是還有一個剛剛出生不過幾個月的小女娃。眼看孩子就要餓死,這對夫婦就想把孩子送出去給別人養活,這樣怎麼也能保住她的性命。

德明夫婦沒有小孩。這對夫婦打聽到這個消息,就抱著孩子來到村裏的祠堂,征詢兩口子的意思。淑英本是不願意的,自己還吃不飽,拿什麼養活一個小孩子呢?

德明是和尚出身,天生的菩薩心腸。看著像一隻小貓一般、餓的連哭聲都像哼哼的小娃兒,立時就動了惻隱之心。接過奄奄一息的孩子,德明向兩夫婦說明,自己一定盡力把孩子養活。可是如果實在救不過來,大家也不要相互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