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慣性思維(1 / 2)

齊世遠本來還擔心張雨婷得知訓練條件簡陋放棄加入武術隊的想法,可又不能不和她說實話,她要是真的嫌棄,現在瞞著她,加入後隨時也能退出。還是一開始交待清楚的好,練武的人性格比較豪爽,不象文人、政客與商人,說一句話都能繞幾個彎。

張雨婷的輕笑讓他鬆了口氣,認為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領著她在校務處填表格,交給招生處的負責的老師,辦好手續,然後帶領她在學校四處逛,熟悉環境,一邊走,一邊給她做簡單的介紹。

東邊與西邊的兩幢三千餘平方米的三層建築都是教學樓,東邊為小學教學部,西邊中學教學部。兩邊教學樓旁各有一幢學生宿舍樓。體校中部五千餘平方米的四層建築是綜合訓練館,一層舉重訓練台,籃球訓練館,二層排球、拳擊訓練室,三層乒乓球、體操、圍棋訓練室,四層射擊館。

綜合樓的正前方是四百米、六跑道田徑場與寬闊的籃球場,樓的後麵設有戶外遊泳館,再往前走的北麵是學校食堂,可容納1300名學生同時就餐,附近兩百多米處為醫務室。東南麵小學教學樓右側還有一個圖書館。張雨婷之前去的辦公樓位於中學教學樓左側的西南麵。

整個學校兩千六百多名學生,他們來自延峰地區的各個縣市、鄉鎮的中小學校。學校教職工126人,專職教練72人。畢竟為閔北地區的第一少體校,無論是學校的占地麵積,還是生源與教職工的規模都比一般的縣級市體校要大許多,一圈逛下來,用了一個多小時,今天是星期日,少體校也沒放假,到處都可見熱火朝天的訓練。

與普通學校相比,延峰少體校的不同之處大概就是多了個綜合訓練樓,遊泳館。田徑場麵積更大,同時鋪設了塑膠跑道,不象普通學校用的還是土層或煤渣、石灰、粘土混合層的跑道。學校擁有體育器械與設施更齊全。

張雨婷悠閑的跟著齊世遠後麵,眼睛四處亂掃,田徑場上一群男生女生正亂哄哄地練短跑,遠處跳高、跳遠的場地也沒閑著,擠著另一群嘰嘰喳喳的男女生,右側角落不起眼的空地,才是武術隊的地盤。二十來個同學在四名教練的指導下,安安靜靜的練套路。與周圍熱鬧的氛圍形成鮮明的對比。

“兩千六百多名學生,武術隊隻有二十三人,百分之一都不到,難怪沒有專門的訓練室與場地,尤其是這種狀況將持續到2000年。”張雨婷都覺得有些黯然,問道:“齊老師,我們武術隊人數為什麼這麼少?”

齊世遠回答類似的問題已不止一次,心態早已麻木,道:“其它的項目可以進入世界性的比賽,為國家爭取榮譽,咱們做不到這一點。因此很多家長並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學武術。”

“這是無奈的現狀,雖然這幾年愛好武術的學生比以前多出不少,可真正符合條件的最後大多數都是在家長的主導下,報了其它體育項目。生源少,人數自然比過他們。”

“原來是這樣的,說穿還是功利性。”張雨婷咐道,世界已有的照搬著上,省事方便出成績快,不願下大力氣發展前途未卜的項目,缺乏長期的眼光與創新魄力,總想撿現成的高調投資,短平快。然後形成惡性循環。想想後世的國足,不就是一個舍本逐末,典型的功利性失敗的產物。

張雨婷對政治不感興趣,也沒有樹立改革落後現狀的偉大理想,這兩樣東西太奢侈了,不是她能沾得上。環境改變不了,她無所謂,舉重也好,田徑也行,或者跳高跳遠等等,可以選擇的項目很多,又不是隻在一顆樹上掛著,況且,以她的身體借用其它項目組的器材做武術的體能鍛練,那些老師應該不會拒絕的。

帶著張雨婷到武術隊訓練的場地,此時武術隊已訓練了一段時間,隊員們暫時解散休息。齊世遠給她介紹四位教練,二男二女,草綠色夾克衫,身高一米八五的四十來歲男子是隊裏唯一的主教練,名叫俞成霖,另一名比他略矮,穿棕色絨衣的三十幾歲男子名叫何永強,兩位女教練,三十幾歲的名叫韓慧,剛從體院畢業分配來的那位姑娘名叫容巧芹。

張雨婷向老師們一一問好,表示自己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以後請老師們一定要嚴格地教導自己,自己會努力地學習,爭取進步。兩位女教練見張雨婷模樣長得可愛,嘴巴甜,懂禮貌,對她的印像很好。

何永強觀察過麵前的小女孩,覺得除了人長得漂亮,小胳膊小腿的根本看不出有何特別之處,拉著齊世遠的衣袖到旁邊,小聲的問道:“老齊,你說你的手不是摔傷,而是傷在這個小女孩的拳頭上,不是唬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