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博擊,博擊在張雨婷的印像中,就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各種技擊術包括武術,提煉出來的幾種動作,在運動比賽中要適應一些規則,顯得不那麼華麗好看,但這幾種動作卻是簡單、高效、實用。比如散打。
散打源於古代的散手,國內1979年開始立項,1982年製定了散打比賽規則。到1989年批準為正式比賽項目。相比於泰拳,國內的現代散打,出來的時間晚,發展的過程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後來的散打比剛出來時的動作與技法都完善了許多。張雨婷記憶中是後來的散打。相對於泰拳的肘和膝法的淩厲攻擊,現代散打擁有摔法的優勢。
泰拳源於泰國格鬥術,傳承五百多年,分為古式泰拳與現代泰拳,如今所說的是指現代泰拳,泰拳用拳、腿、膝、肘做攻擊武器,肘攻擊的力量明顯要比拳大,而膝同樣如此,加上泰拳訓練的強度大,抗擊打能力強。早期武術和散打與泰拳交鋒,基本都是敗北而歸。隨著現代散打的進步和完善,兩者間漸漸縮小了差距。後來的散打利用摔法及其他的技法,在賽台都取得不俗的成績。
除了一個猛人,泰拳王子—播求。在張雨婷前世發生事故事前,國內同重量級的運動員,還沒有一個人能打敗過他。
張雨婷現在想學的就是散打與泰拳,雖說泰拳源於泰國,但已成為屬於全世界的博擊運動。有其特性和優點,就值得去學。
至於摔跤術與柔術,沒有人陪練,她想不出該怎麼練習。
曬了一會兒太陽,身上暖暖的,站起身來,張雨婷在地上撿起一塊小石頭,在周炳森的的屋門前,用石頭的尖角在泥地上深深劃下幾個大字:叔叔,我去附近玩,晚上就回來。寫完字,扔掉石頭,關上屋門,沿右側的方向往前走。
穿過桃樹林,又走了八九百米,找到一株粗壯的大樹,樹幹直徑差不多一米左右,仰頭望著這幾十米高的大樹,再看自己弱小的身軀,想到現在才十歲,如果沒有外力的輔助,即便把博擊練得再好,對上年齡和身體比自己高,體重與力量比自己大的對手,依然沒什麼自保之力。
她記得小妹離去時說過,自己可以用意識激發“後三次細胞裂變”,擁有四種不同的體質。也許隻有二次細胞裂變後的體質,輔助博擊術,才能有用吧,這也是她剛才為什麼會立即動身前來這裏的原因。
究意是怎麼用意識激發呢,小妹沒說,張雨婷隻能自己試,腦中思索著種種方式,配合著動作,曆經十幾次失敗後,給她試了出來,全身用勁,凝神瞑想自己身體為最強的體質。身體上下頓時仿佛有一股熱流噴薄而出,到達肌膚時,又暖融融的收回去,恢複於虛無。
摸摸皮膚,與原先一樣光滑,就是肌肉硬了很多,渾身充滿力氣,感覺有使不完的勁似的。身上也不覺得冷,這應該就是小妹說的裂變後的附加能量吧。又試著用意識配合全身放鬆,身體立即恢複為原來的狀態。再試,又變了。
脫掉衣服、鞋子,僅穿著一條內褲,赤腳站於樹前。側身,兩腳分開,一前一後,抬肘握拳,一前一後,屈伸90度護住頭部與胸、肋部,前拳刺拳擊打樹幹,沒什麼感覺,後拳直拳發力,啪的一下,像木錘錘擊樹幹的聲音。拳麵才微微傳來痛感。連續動作:刺拳、直拳、肘擊、掃腿、鞭腿、膝擊。。。
前世時,發展到後來,其實散打與泰拳裏的很多動作是高度相似的,隻不過名稱有些不同而已。張雨婷把所有動作連續地練,組合的練。保持自己本能最快的速度,沒有停下來的想法,她要做力竭性訓練,用最大的力氣連續持久地擊打樹幹。
也不知過了多少時間,張雨婷全身乏力,才歇下來,樹幹上被她擊打過的地方脫了兩層皮,裏層的新樹皮沾著斑斑的血跡。張雨婷渾身上下,大汗淋漓,手、肘、臂、腳、腿、膝都是血肉模糊的。從那裏傳來陣陣的刺痛。
坐在泥地上,心髒砰砰地劇烈跳動,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恢複了一點力氣,想要繼續,絲絲的刺痛麻痹著神經,瞧著肢體的一些部位已受傷,無法再練下去,就撐著雙掌在地上做俯臥撐,連續做了一千多個。手臂快要斷掉了,身軀才趴倒在地上。
耗光了最後一絲力氣,她現在不想動彈也動彈不了,就這樣靜靜地趴著。
午後的陽光,透過枝繁葉茂的樹叢,在她白花花的背上,照出斑斑點點的小光圈。趴著很久很久,就要成了人形化石,身上似乎恢複些力氣。
像蛇一樣的蠕動著,拱著身子,爬起來,套上鞋子,右手拎起衣服,沒穿上,一步步地往回挪。肚子餓得咕咕叫。她得趕回去找點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