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27日,麥克阿瑟在漢城接到來自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訓令:聯合國軍總司令官的任務是摧毀北朝鮮的武裝力量,可能的話在朝鮮建立統一的民主國家。為達此目的,你可以指揮在朝鮮的三八線以北進行地麵作戰。
杜魯門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我已經批準了參謀長聯席會議於9月27日傳達給麥克阿瑟的新指令。”
這是聯合國軍突破三八線的決定性行動依據。麥克阿瑟立即提出了北進的具體計劃:第一步,命令第8集團軍以現在的編成北進,向平壤進攻。在攻占平壤時,令第10軍在元山登陸,同第8集團軍一起實施夾擊。第二步,第3步兵師為總司令部的預備隊,控製在日本。第三步,在安州一寧遠一興南相連之線作戰,隻限於南朝鮮軍隊。第四步,第8集團軍發起攻勢(突破三八線)的時間,定為10月15日至30日之間為適當。
美軍的這個決定是在“八國提案”還沒有在聯合國通過的情況下做出的。盡管這樣,麥克阿瑟還是非常不滿意,原因是給他的北進加上了很多限製。按照他的想法,即使蘇聯和中國參戰,也要把戰爭打下去,以此“把亞洲處在萌芽狀態的共產黨政權通通消滅掉”。
第二天,也就是10月1日,麥克阿瑟在東京通過廣播電台向北朝鮮軍隊的總指揮官金日成發出了要求人民軍投降的敦促書。10月3日,大批“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大搖大擺地向北朝鮮腹地進發。
對麥克阿瑟來說,勝利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但他打錯了算盤。此時,朝鮮的近鄰——中國正在密切關注著局勢的發展。早在6月28日杜魯門宣布幹涉朝鮮內戰的第二天,毛澤東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即譴責了美國插手亞洲事務的行徑,同時譴責了聯合國和在中國參加下於6月27日通過的幹涉朝鮮內政、支持美國侵略的非法決議。8月20日,周恩來再次致電賴伊和安理會主席馬立克,要求在朝鮮停止軍事行動,撤出外國軍隊,並指出中國人民對朝鮮問題的解決表示最深切的關心。從8月27日起,美國空軍飛機不斷侵犯中國領空,對東北邊境地區進行轟炸、掃射和偵察活動。對此,中國政府譴責美國蓄意擴大武裝侵略,要求安理會製裁美國的侵略罪行。為保衛中國東北地區的安全和必要時支援朝鮮人民的反侵略戰爭,中國政府采取了一係列應變措施,包括抽調戰略預備隊向東北地區集結,組成東北邊防軍,以應付可能出現的重大事變。
麥克阿瑟的情報部長對中國軍隊的動向有所掌握,他在8月31日向麥克阿瑟和華盛頓報告說:“我們的情報網報告,從華中到滿洲的部隊調動已進行了一段時間,這意味著進入朝鮮戰場前的部隊調動。”他估計這些部隊有24.6萬人,和實際數字25.5萬差不多。
當9月下旬朝鮮戰局發生急劇變化,“聯合國軍”攻占漢城並進抵三八線後,中國政府總理周恩來於9月30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慶祝國慶節大會上發表演說,對美國提出嚴正警告:“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中國人民絕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0月3日,周恩來又通過印度駐華大使警告美國政府:“美國軍隊正企圖越過三八線,擴大戰爭。美國軍隊果真如此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
這清楚不過地表明,若美國軍隊悍然越過三八線入侵北朝鮮,中國就要參戰。
然而,被勝利衝昏頭腦的美國政府已不顧剛剛為自己規定的製約條件,對中國的一再警告置若罔聞,把它看成是虛張恫嚇、政治訛詐,拒絕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堅持占領全朝鮮的計劃。10月7日,美國再次操縱聯合國通過所謂“八國議案”,授權“聯合國軍”突破三八線,占領北朝鮮。10月9日,參謀長聯席會議向麥克阿瑟下達了一道修改命令,大意是,無論中國在朝鮮何處使用大量部隊,隻要有獲勝的可能,就可以繼續其軍事行動,但未經華盛頓授權,不得對中國境內的目標采取行動。同日,麥克阿瑟向北朝鮮發出勸降的最後通牒,遭到嚴正拒絕。第二天,麥克阿瑟即命令第8集團軍大舉北進。
戰爭終於擴大到整個朝鮮半島。結局將如何?中國是否會真的參戰?杜魯門也拿不準,因此他決定親自去會晤麥克阿瑟,直接聽取一下他對中國介入問題的判斷。杜魯門在回憶錄中寫道:“我想會見麥克阿瑟將軍的最重要和最簡單的原因,是我們從未有過任何私人的接觸,我認為他應該了解他的總司令,而我也應該了解在遠東戰場上的高級指揮官。”
此外,他還感到,麥克阿瑟在遠東任職已15年,離開本國的時間太長,致使他不了解全世界的形勢和華盛頓的想法,其見解總是與國內格格不入。如果讓他了解一些世界形勢,也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