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繼續揮師北上。至此,仁川登陸戰役宣告結束。仁川登陸的成功,給麥克阿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聲譽,使他的軍事生涯達到了新的頂峰。大量充滿溢美之詞的賀電像雪片般飛來。
剛任國防部長不久的馬歇爾也於同一天發來賀電說:
“您在朝鮮指揮的英勇戰役以及果敢而完美的戰略作戰行動,實際上結束了這場戰爭,請接受我個人的敬意。”
哈爾西發來的電報更使麥克阿瑟飄飄然:“仁川登陸是有史以來最高明、最大膽的戰略進攻。”
但美國政府不滿足眼前的勝利,杜魯門政府在其稱霸遠東的野心驅使下,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和戰爭風險,終於決定北進。8月30日,艾奇遜國務卿在一項聲明中首次指出:“隻要別的國家軍隊不介入戰爭,就不會發生全麵戰爭。關於是否突破三八線,將取決於聯合國。”9月1日,杜魯門總統發表廣播講話,聲稱韓國人有獲得統一的權利,美國將同其他國家一道幫助韓國人享受這種權利;美國的軍事行動不會超出朝鮮半島,希望中國和蘇聯不要介入。美國之所以擔心中國和蘇聯介入,是從其全球戰略考慮的。當時,北約組織的軍隊還未組建完畢,西德部隊還未建立,如果同蘇、中兩國處於交戰狀態,那麼西歐也很容易受到攻擊。為此,美國必須堅決避免與蘇、中在朝鮮發生直接衝突,並通過限製自己的軍事行動來製約蘇、中,以在有限的範圍內結束戰爭。9月11日,杜魯門批準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出的突破三八線的方針:如果蘇聯和中國沒有參戰的可能,就可以把地麵作戰擴大到三八線以北。
參謀長聯席會議於9月15日即仁川登陸日,向麥克阿瑟傳達了上述決定,並令其製定占領北朝鮮的計劃,同時指示其陸、海、空軍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越過朝中和朝蘇邊界,在與中國和蘇聯接壤的地區也不得使用非南朝鮮軍隊。根據這項指令,麥克阿瑟向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了一項北進計劃:以第8集團軍沿西海岸北上向平壤進擊;以第10軍在東海岸的元山登陸,然後西進與第8集團軍一道實施夾擊,攻占平壤;第3師作為總預備隊控製在日本;在安州、寧遠、興南一線(被稱為“麥克阿瑟線”)以北的作戰隻限於南朝鮮軍隊。9月27日,參謀長聯席會議向麥克阿瑟發出一道新指令,規定麥克阿瑟的任務是:“摧毀北朝鮮的武裝力量。可能的話在朝鮮建立統一的民主國家。為達此目的,授權你在朝鮮的三八線以北進行軍事行動。”但實施軍事行動的前提是,蘇聯或中國未派大部隊入朝參戰、對方沒有決心參戰的聲明或沒有發出這種威脅,同時要他加緊搜集這方麵的情報,隨時向華盛頓報告。
麥克阿瑟對這個限製前提極為不滿,把它看做是外交上的惰性、膽怯、姑息和失策。他氣急敗壞地說:“即使蘇聯和中國介入,也要把他們打敗,以拔掉共產黨征服亞洲的毒牙。如果蘇聯和中國軍隊進駐北朝鮮,而聯合國軍卻在三八線上停止進軍,共產黨就會重新進行侵略。確立亞洲的永久和平,就能確保歐洲的和平,華盛頓不理解這一點。”
因此,他在接到上述指令後,立即請求授予他根據自己的判斷自由越過三八線的權限。
9月29日,馬歇爾回電同意麥克阿瑟的意見。麥克阿瑟把馬歇爾的複電理解為可以取消原來的作戰限製,第二天電告華盛頓:“在北朝鮮軍隊投降以前,我想在朝鮮全境作戰。”
對此,華盛頓默許。仁川登陸的勝利,不僅使麥克阿瑟,也使華盛頓的決策者們衝昏了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