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產後飲食指導(一)(1 / 3)

月子餐的飲食原則

不同階段的飲食規劃

產後1~3天:清淡,易消化產後最初三天,媽媽的體力尚未恢複,飲食應以清淡、不油膩、易消化、易吸收、營養豐富為主,形式為流質或半流質。可食用牛奶、豆漿、藕粉、糖水雞蛋、雞蛋羹、餛飩、小米粥等,忌食刺激性的食物。

剖宮產的媽媽一般需要在產後36小時方可進食。每餐不要進食過多,因為此時媽媽的胃腸功能還沒有完全恢複。三餐之間可以加餐,做到少食多餐,這樣既可以保證營養的充分供給,又不至於給腸胃增加過多的負擔。

應該特別注意的是,在分娩之後的1~3天內,媽媽不要急於進食燉湯類,因為燉湯類會促進乳汁分泌,而此時媽媽的泌乳尚不十分暢通,過早喝湯隻會使乳房脹痛。以後隨著身體和消化能力地慢慢恢複,媽媽再漸漸地進入正常飲食。待泌乳通暢後,才可多喝湯。

產後4~7天:排除惡露

產後4~7天,媽媽的飲食原則主要應突出產後惡露排除和開胃這兩個功效。

產後媽媽身體特別虛弱,側切的傷口隱隱作痛,血塊、血液伴隨著分泌物不斷從下體流出,這就是產後子宮在收縮恢複正常大小後,從陰道排出的惡露。惡露是痊愈的子宮排出陰道的正常分泌物。惡露持續的時間因人而異,平均為21天,短者可為14天,長者可達42天。

無論惡露分泌時間有多長,隨著子宮內胎盤著床處愈合,分泌惡露的情形可分為三個不同階段。最初3~4天,惡露為鮮紅色,即血性惡露;當子宮壁脫落時其顏色逐漸變為粉紅色或棕色,即漿性惡露;產後15天左右,它會轉變為黃白色或無色,即白惡露。

在惡露不斷時期,除了使用專用衛生巾之外,食用有利於排出惡露功效的食譜也是非常有助於改善惡露不盡的症狀。

不論是哪種分娩方式,媽媽在剛剛分娩的最初幾日裏會感覺身體虛弱、胃口比較差。

如果這時強行吃下重油重膩的“補食”,隻會讓食欲更加減退。在產後的4~7天裏,可以吃些清淡的葷食,如肉片、肉末、瘦牛肉、雞肉、魚肉等,配上新鮮蔬菜一起炒,不僅口味清爽,還可以做到營養均衡。

橙子、柚子、獼猴桃等水果也有開胃的作用。本階段的重點是開胃而不是滋補,胃口好,才會食之有味,吸收也會好。

產後7~14天:收縮子宮、骨盆

經過漫長的40周懷孕,子宮變為原來的10倍大,其功能和外貌都變得大不相同。子宮為了容納胎兒,經由雌激素的變化,子宮壁會變厚、柔軟,血液供應增加,整個變為一個空心大肉球。

適應了新的變化,子宮各組織層充滿著血液。產後媽媽身體就會經由一個緩慢的恢複過程,讓子宮恢複到原來的狀態。子宮恢複的主要動作是持續地收縮,從分娩時開始不斷地收縮將胎兒娩出,再將胎盤娩出;子宮內的血液不斷被排出體外,即為惡露;子宮經由不斷且強力的收縮,將血管的開口壓住,這樣就會形成血塊而停止出血;子宮再進一步擠壓,將血塊不斷排出,子宮體積就會慢慢縮小。在產後4~6周就會恢複到原來大小。

除了靠藥物和物理手段協助子宮、骨盆腔進行及時收縮恢複之外,月子期間食用具有特殊功效的食物也是必不可少的。

進入月子期的第二周,媽媽的傷口基本愈合了。經過上一周的精心調理,媽媽的胃口會有明顯好轉。這時可以開始盡量多食用補血食物,調理氣血了。蘋果、梨、香蕉能減輕便秘症狀,又富含鐵質;動物內髒更富含多種維生素,是完美的維生素補劑和補血劑。

產後15~30天:補充營養、催乳

產後新媽媽由於大量失血,常造成氣血兩虛,出現乳汁不足、大便秘結、血虛體弱、頭暈、乏力,甚至引起產後腹痛、陰冷、性生活不協調等,影響正常生活。若能在飲食上采取對症進補,便可使媽媽早日康複如初。

月子期的營養素儲備

蛋白質

孕期在乳腺組織貯存了相當多的蛋白質,如果貯量不足或貯量降低,會影響泌乳。貯存的蛋白質僅為乳腺增殖及早期泌乳之用。如果產後1個月內隻攝入平常飲食的量,母體會出現負氮平衡,故應補充蛋白質以促進泌乳。輕體力勞動乳母應每日供應90克,重體力勞動乳母應供應115克。補充的蛋白質其中半數以上應為動物性優質蛋白質。

熱能

合成1000克母乳要消耗3762千焦熱能。母乳本身熱能836千焦/千克,母體的營養素轉換到母乳的效率僅達80%。媽媽授乳時也要消耗能量。所以從事輕體力勞動的媽媽每天應供能量11704千焦;從事重體力勞動的新媽媽每天應供能量13794千焦,其中蛋白質應占15%~20%,脂肪占20%~25%,其餘由糧穀類碳水化合物供給。如果熱能不足,將消耗寶貴的蛋白質來替代,則會降低乳汁的質量。

脂肪

脂肪有促進寶寶大腦及神經係統發育之用,尤其是DHA(俗稱腦黃金)和EPA,對中樞神經發育很重要,可從深海魚油或淡水魚的脂肪中獲得。母乳的中後段脂肪含量較豐富,寶寶用力吮吸可獲取母乳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包括上述兩種主要脂肪酸。經研究證實,母乳中所含脂肪的種類與哺乳的,媽媽所攝入的脂肪種類相似。所以,媽媽要從膳食中獲取足量的不飽和脂肪酸,才能使母乳中含有充足的不飽和脂肪酸。脂肪應占總熱量的20%~25%,即輕體力勞動,媽媽每天攝入60克脂肪,從事繁重體力勞動的媽媽由於熱量攝入的增加,每日脂肪的攝入量應達到90克,其中半數為動物油,半數為烹調植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