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節 最後x的x努力(15)(1 / 2)

王洛放下麵前的教材,給出了不高的評價。

這些文章,進行了充分的暗示和引導。但是從大方向上來看,它們並不合格。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大部分人,大部分時間不處於思考狀態。

而哲學的作用,就是影響和操控人們這樣狀態時的行為。

這些文章中也頗有技巧,利用了一些人類的特點,引導和控製閱讀者的思維。但是,從根本上,它與文章的主人所秉持的哲學是不同的。

這些財團老板,他們所在的群體,其背後的哲學體係是這樣一種存在:強盜哲學。

這種哲學的核心是:對惡行的原諒和利用。

在人群中,惡意是客觀存在的東西。被強盜哲學所影響的人,對外的時候可以有些人,會揮灑自己的惡意,去殺戮、搶劫、欺騙....

通常來說,罪行本身,會成為習慣,成為負擔---但被強盜哲學影響的人,會在對外的時候搶劫、殺戮、欺騙,而在回到內部的時候,他們會懺悔,會在體係內部得到原諒。

當然了,需要讓渡一部分利益。讓得來的利益流入到群體的內部,群體就可以原諒這種惡。作惡者就可以利用剩下的財富,在群體內部過上優渥的,被尊敬的生活。

這是一種強勢的哲學。懺悔,是為了讓惡意更好的運行、更好的發揮而準備的。

這整個群體,通過對惡行的原諒和操縱,可以避免它的擴展,取消它的後續。在對外的時候,利用惡行中蘊含的活力、積極性,吸納通過它而獲得的財富。

當然了,它也有它的缺陷---當惡意無法從外麵獲得財富的時候,它就會逐漸衰落。惡意隻是惡意,並不能保證他們一直強大。

其他的強勢哲學中,也都有各自的方式來處理大量的、人類本性中客觀存在的惡意---有一種哲學,選擇的方式是打壓惡意,是嚴密的秩序和尊卑體係。

適合於農業社會的哲學。

它能建立起嚴密而穩定的社會體係,缺點則是,在打壓惡意之後,把活力、進取心什麼的也都打壓住了---會導致整個群體難以進步,經過長時間的停滯,會被秉持其他哲學的群體所甩開。

第三種哲學體係,做法是從外部掠奪善意---利用大量的宣傳,把外來的善意說成是內部的人應得的。

適合於遊牧社會的哲學。

這種體係能提供強大的凝聚力。但是弱點也很明顯:第一,缺乏進步能力;第二,是太過依賴外來的善意。

如果外界在飛速進步之後,拒絕給予他們善意,他們就會變得乏力和衰弱。

扯遠了...但這些文章,影響這裏少年們的方式,並不是通過強盜哲學的體係,把他們吸納進自己的群體裏,然後從他們的收獲中獲取一部分利益---而是要求也這些作為受害者的少年,在‘原諒別人’的基礎上進行行動。

要有愛,要同情,要理解事情的真相。受了苦之後,不要責怪謀害自己的人,而要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也就是說,少年們對他們來說,是被排斥的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