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假想的英雄,更符合這裏人們的喜好。一種‘無論我們做什麼,都會得到拯救’的想法,初步的蔓延了開來。”
“當然了,在這裏,一開始也是隻有少數人這麼想。如果這時候給他們足夠的打擊,他們的這種妄想就會消失掉。但是,當時的新開封,沒有力量進行這種打擊。”
“有了這種妄想支撐的人,開始踐踏公共的規則,以獲得更多的利益。在其餘的人指責他們的時候,他們也有了充分的理由來進行反駁---甚至反過來指責別人是愚蠢的,不懂得充分利用‘無論如何都會被拯救’的這種局麵。”
“爭論會持續一段時間。無論在爭論中誰勝誰負,隻要沒有實際的懲罰----獲得利益的一方總會獲勝。看到第一批人違反規則,卻沒有受到懲罰,而是獲得了很大利益之後,另一部分人就開始有樣學樣。”
“墮落的開端。”那名女警說道。
“沒錯,經過這樣的發展過程,認為‘自己再不動手就會吃虧’的想法就會形成共識。很多人,就算不相信會有英雄來救自己這種好事,就算想不通----但是周圍的人都在這麼說、這麼做,他們也就不得不認可了。”
“也就是書上所講的,精神腐爛的過程。”那個女警察又說道。
“對,基本就是如此。”曹無智翻了翻手旁的稿件,繼續讀了下去。
“在這個時刻,如果施加足夠的壓力,還有機會改正。但是錯過了這個機會後,他們中的成功者積累起來財富之後,某種變化基本就不再可逆了。”
“這樣的群體並不是第一次出現。”袁森的右側,一個戴著眼鏡,頭發十分淩亂、衣服上有些破洞和油漆....總之,一幅藝術家模樣的男子,這樣開口說道。“我們中有些人也曾看到過類似的過程。”
“那是另一回事了。”曹無智說道。“今天我們不談那個。”
說著,他繼續讀了下去。
“這裏的人通過這種理念而獲得了很多財富。在這個階段,要糾正錯誤就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首先,是因為他們有錢。有錢人---不管是通過什麼方法獲得的錢,經過宣傳和包裝,都會引起周圍人的羨慕、認同、效仿、學習....他們的錯誤會被周圍的人當做是成功的關鍵,他們的隨口之談會成為許多人推崇的金玉良言。”
“如果他們之前是正確的,說不定還有可能會接受正確的意見。”那個藝術家模樣的男子又開口道。
“沒錯,就是這樣。”曹無智說。“如果他們是正確的,那麼成功後心中產生的會是自豪感和信心。但他們是錯的。”
“那麼,在不知道自己錯誤的情況下,就會繼續沿著錯誤的道路走下去。而那些在內心深處知道自己錯誤的人,在獲得利益之後,在大多數情況下,在他們的心中滋生出來的就是恐懼和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