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提高情商的方法(3)(3 / 3)

這樣看來,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對方認為你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個容易溝通的人,就會有助於讓事情更圓滿地解決;反之,將會為你個人的人際關係乃至商務關係設置重重障礙。

正如前文所講的“多看效應”那樣,雖然“先入為主”會讓你在與他人初次見麵的時候給對方留下很深的印象,但經過兩三次的見麵而形成最終定論的情況也很多。因此,如果初次見麵的時候印象不是非常壞,那麼兩三次的見麵之後改善原來的不良印象就是很重要的。當你對別人存有“先入為主”的想法時,就想想別人對於你的“先入為主”的想法是怎樣的吧,將心比心的思考是很重要的。

那麼,什麼樣的行為容易造成負麵的“先入為主”的印象呢?隻要你盡量避免出現以下的狀況,就有助於幫你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太過於注重外貌。

太在乎對方的地位。

隻對有權力的人親切。

不注意傾聽,隻顧自己說話。

在別人背後說另一個人的壞話。

想方設法接近有名的人。

將自己的經曆說得天花亂墜。

一開始就過分地稱讚對方。

隨便打斷對方的話。

初次見麵的時候絕對不要出現的行為:

不要自顧自地先坐下。

不要低著頭或者抖著腿說話。

不要先抽煙或者晃動身體。

不要用單腿支撐整個身體。

不要分開雙腿或是斜著身體坐。

打招呼的時候不要看著別處。

方法十一把批評當成禮物

我們應當把揭示出我們缺點的批評者看做是一個發掘我們不自知的潛在寶藏的人。

陳毅元帥在詩中寫道:“一喜有錯誤,痛改便光明。一喜得幫助,周圍是友情。難得是諍友,當麵敢批評。”我們在生活中也不難發現,能麵對麵地批評自己的,都是自己的良師益友,都是真心關愛自己的人。他們要麼是一個心胸坦蕩的人,因為隻有心底無私、性情耿直的人,才敢直言批評;要麼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因為隻有對工作負責,對事業負責,對他人負責的人,才可能坦誠地批評人;要麼是一位富有愛心、曆練豐富的人,因為隻有處處為他人著想,不願看到別人重複自身錯誤的人,才能真誠地批評人。

把批評當成“禮物”,就得認識到拒絕批評就是拒絕進步。一位外國領導人曾說過,批評你,是因為你的重要。此話令人深思。在生活中,不是任何人都能經常得到批評的。能經常得到批評,往往說明你有較好的人緣和度量,一個長期得不到他人批評的人,很可能是“孤家寡人”。能經常得到批評,說明他人對你寄予厚望。他人給予的“逆耳忠言”,無非是希望你盡快成熟起來。能經常得到批評,可能還說明你能幹事且能幹成事。幹事少的人,犯錯誤的幾率小,受批評也少。隻有幹事較多的人,犯錯誤的幾率才大,受批評的機會才多。俗話說,“不批不進步,小批小進步,大批大進步”。能經常得到批評,得到的鍛煉就大,受到的教益就多,能力素質提高就快。

把批評當成“禮物”,還得認識到,批評者站的角度不同,對情況的掌握難以達到十分準確;批評者思維方式上存在差異,提出的批評意見也難以達到準確無誤。因此,隻要對方的批評是善意的,批評的意見有可取之處,就應該耐心聽取,虛心接受。即使對於因誤聽、誤傳、誤解而造成的事實不準確和批評不恰當,也應采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態度,不要過分計較,以免堵塞言路。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任何人都有缺點,任何人都會犯錯誤、都難免挨批評。

——維那拉波·黑尼波樂

方法十二培養幽默感

或許我們來到世上是為了一個偉大的目的,即培養一種奇妙的幽默感。也許笑聲是打開歡樂之鎖的金鑰匙。

——唐·米爾曼

幽默是一種特殊的情緒表現。它是人們適應環境的工具,是人類麵臨困境時減輕精神和心理壓力的方法之一。俄國文學家契訶夫說過:不懂得開玩笑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可見,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應當學會幽默。多一點幽默感,少一點氣急敗壞,少一點偏執極端,少一點你死我活。

幽默可以淡化人的消極情緒,消除沮喪與痛苦。具有幽默感的人,生活充滿情趣,許多看來令人痛苦煩惱的事,他們卻應付得輕鬆自如。用幽默來處理煩惱與矛盾,會使人感到和諧愉快,相融友好。那麼,怎樣培養幽默感呢?

領會幽默的內在含義,機智而又敏捷地指出別人的缺點或優點,在微笑中加以肯定或否定。幽默不是油腔滑調,也非嘲笑或諷刺。正如有位名人所言:浮躁難以幽默,裝腔作勢難以幽默,鑽牛角尖難以幽默,捉襟見肘難以幽默,遲鈍笨拙難以幽默,隻有從容,平等待人,超脫,遊刃有餘,聰明透徹才能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