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戈森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正直意味著有勇氣堅持自己的信念,這一點包括有能力去堅持你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在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並能公開反對你確認是錯誤的東西。”黎順正是做到了上麵所說的一點。雖然家中貧困,卻仍然有能力不被金錢所迷惑,本著自己正直的原則,從大局衡量藥商所開的條件,不讓眾人應“明星效應”而被誤導。所以做人要正直,如果沒了這項原則,也就沒有了衡量對與錯的尺度,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就很容易走入了歧途。因為人是具有社會屬性的。
聽說過海瑞嗎?他是明朝中後期出現的中國曆史上有名的清官,是傾力反對貪官汙吏的政治實幹家,是敢於冒死罵皇帝荒淫無道的忠勇之臣,其以一人之身反抗滿朝貪汙腐敗的高風亮節,是為腐敗官場所不容的剛直不阿的堅貞之士,是深受黎民百姓愛戴的“海青天”,是被史家譽為“古今一真男子”的大丈夫。
海瑞正是有著這樣的原則,才能夠高標準地要求自己,才能夠不畏強勢,維護正義,敢說敢做,使其事跡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
所以,雖然社會在變化,但是卻不能忘記做人的最基本原則-正直。
方法五采取切實的行動
每個人都可能背叛別人,因為人隻忠實於自己的靈魂。
D·H·勞倫斯
采取切實的行動就是去除借口,發現事情的真相,對自己負責,采取切實的步驟來解決問題或接近生活中的目標。
紮克想寫本小說但因種種原因,終是未能如願,一天的工作下來讓他疲憊不堪,沒有寫作的靈感,不慣早起,因此在早上上班前動動筆寫點也不現實,抽時間鍛煉保持身材是必不可少的吧,周末放鬆放鬆,打高爾夫球或劃皮劃艇,冬天滑滑雪,給身體補充一下能量。因此,紮克實在抽不出時間寫小說。對紮克來說,采取真正的行動意味著下定決心,每一天、每一周都擠出點時間來寫作。否則,她會繼續為自己不動筆找出各種各樣的借口,一輩子也寫不出來。如果他真的想成為作者的話,就需要采取切實的行動。
埃裏森擔憂他的“錢程”。她的丈夫戈爾強壯有力、聰明能幹,而她則生性被動,因此家裏總是戈爾說了算。戈爾自命不凡,覺得根本用不著考慮退休計劃,因為他自信下一筆生意成功時就能掙到幾千萬美元,足夠退休時用。現在兩人已年過四十,而他們的百萬富翁夢還和結婚時一樣遙遠。如果埃裏森想有個資金有保證的晚年,她必須對自己負責,采取切實的行動。
采取切實的行動會令人擔憂,因為這樣做通常都要付出我們不願意付出的代價。一味抱怨或空想而不付諸行動要容易得多,但唯一的代價就是你繼續忍受現狀的痛苦,而不願應對因為改變而帶來的焦慮,或者用特別的藥物來減輕痛苦,但情形依然如舊。
方法六學會自我安慰
第一個安慰: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
何必為痛苦的悔恨而失去現在的心情,何必為莫名的憂慮而惶惶不可終日。過去的已經一去不複返了,再怎麼悔恨也是無濟於事。未來的還是可望而不可即,再怎麼憂慮也是空悲傷的。
今日事和現在人,卻是實實在在的,也是感覺美好的。當然,過去的經驗要總結,未來的風險要預防,這才是智慧的。
昨天已經過去,而明天還沒有來到,今天是真實的。
第二個安慰:自己的心痛隻能自己療
何必為痛苦的悔恨而失去現在的心情。偶爾的抱怨發泄一下,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無休止的抱怨隻會增添煩惱,隻能向別人顯示自己的無能,抱怨是一種致命的消極心態,一旦自己的抱怨成為惡習那麼人生就會暗無天日,不僅自己好心境全無,而且別人跟著也倒黴。
抱怨沒有好處,樂觀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個安慰:好心境是自己創造的
我們常常無法去改變別人的看法,能改變的隻有我們自己。壞的生活不在於別人的罪惡,而在於我們的心情變得惡劣。讓生活變好的金鑰匙不在別人手裏,放棄我們的怨恨和歎息,美好生活就唾手可得。我們主觀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觀上卻沒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總想等待別人來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變別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第四個安慰:用心做自己該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暫,哪有心思去浪費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經說過:“大街上有人罵我,我是連頭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這個無聊之人!”我們既不要去傷害人家,也不要被別人的批評左右,還是按照自己的願望,先踏踏實實學好本領再說。
特別是在少年時要全力以赴學本領,不要分心。
第五個安慰:別總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學會自己欣賞自己,等於擁有了獲取快樂的金鑰匙,欣賞自己不是孤芳自賞,欣賞自己不是唯我獨尊,欣賞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賞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自己給自己一些信心,自己給自己一點愉快,自己給自己一份微笑,何愁沒有人生的快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