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保持心理健康是執政履職的基礎(1 / 3)

心理健康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於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領導幹部的心理健康,是領導幹部素質健全和全麵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領導幹部切實履行職責,取得工作成效的內在品質要求。

一、心理健康是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前提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谘詢網絡,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上也曾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係。”

我黨已經將人文關懷和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世界衛生組織也曾經斷言:“沒有任何一種災難比心理障礙帶來的痛苦更深重。”早在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曾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身體不虛弱,還應該有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的良好狀態。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明確了一個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並進一步指出健康的定義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2000年,世界衛生大會在我國召開,曾預測在21世紀影響我國最嚴重的疾病就是心理疾病。可見,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甚至全世界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來,我國經濟等多方麵發展迅速。經濟體製的變革,社會結構的變動,利益格局的調整等對大家的心理影響空前的巨大。致使社會問題頻發,人們的心理問題也漸漸凸顯。而領導幹部是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帶頭人,肩負著維護國家安全和改善民生的重任,是影響社會是否和諧、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作為領導幹部,更應該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隻有領導幹部保持健康的心理,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中去,以更加健康的思想和姿態做出更加偉大的成績,來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穩定發展。

幾年前,一項關於廣東省青年公務員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表明,有50%左右的人經常感到自己有心理壓力,31%左右的人表示感覺太累,2%左右的人甚至曾想到過自殺。同時,它還表明,我國每年有近30萬人死於自殺,而在3.4億的青少年中,有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的人數已經高達3000萬。

由此可見,我國公民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明顯地存在,而且在領導幹部中間,心理健康也是一種困擾大家的常見疾病。如果領導幹部不對這些心理疾病給予更高的重視並采取向印度歌措施的話,就會使部分甚至很多領導幹部,長期受到心理壓力或者心理障礙的影響。將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嚴重影響到工作和學習,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和、穩定發展。

美國的一位專家通過研究發現,一般人的一生中平均有十分之三左右的時間處於情緒不見的狀態。這樣,就相當於人們幾乎在花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和那些不良的情緒作鬥爭。換做領導幹部,也是如此。如果領導幹部花去但分之一左右的時間去對付情緒問題,自然會浪費很多精力。當心理健康狀況不好的時候,領導幹部就會花點更多的時間在這些事情上。所以,對於領導幹部來說,應該十分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利用在工作中,以更加良好的狀態積極地為人民服務。

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曾經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現代科學也進一步證明了情緒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樂觀和積極向上的情緒能夠使人體內的係統處於最佳的狀態,有利於人的身體健康,更有利於人的心理健康。對於領導幹部來講,如果想讓自身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或者回複心理健康,就要學會對心理健康的調適,使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緒,來促進促進心裏的健康。

總而言之,作為領導幹部,是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和穩定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要學會心理調適,使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這樣,才能夠使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地發展。

二、心理健康是執政能力提高的保障

胡錦濤總書記在《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研討班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領導幹部作為國家政權與社會大眾互動的媒介,有責任推進黨的一係列舉措,使黨和國家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夠落實到實處。另一方麵,領導幹部作為國家政權的代表,也有責任為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社會效益而努力。在這些過程中,領導幹部的執政能力水平起到了巨大作用,對政府工作效益的提高和人民群眾利益的獲取,具有強大的推進作用。領導幹部執政能力的提高,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充沛的精力,更要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

所以說,具備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態,領導幹部才能順利提高相關執政能力,來進一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益。北京市直屬機關的一位領導幹部曾經表示:“如果承認自己有心理問題,就不得不放棄很多已經得到的東西。”在當今社會,領導幹部的心理壓力廣泛存在,但一時沒有得到更加有效的解決。這種情形下的領導幹部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必然會對工作效率產生相當程度的負麵影響,並直接影響到執政能力的提高。

古人說:“高處不勝寒”,對於現代社會中的領導幹部來說,則有高處不勝“累”的趨勢。這種累,很大程度上是來自心理方麵。比如,2005年5月,北京市曾經組織了對200多名中年領導幹部的一項定向精神健康檢查,結果顯示,竟有近50%的人存在不健康傾向。

調研發現,造成領導幹部心理問題的原因極其複雜,且都具有極大的隱秘性。領導幹部肩負著“發展與責任”雙重擔子的壓力,他們需要推動本地區的經濟、社會的發展,或者追求本部門、本係統的績效;同時,他們還要麵對“領導幹部問責製”、“績效考核”等各種壓力,以及來自各類突發事件的挑戰,國家安監總局原局長李毅中曾經說過“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夜來電話”幾乎是大多數領導幹部的心聲。領導幹部還要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應對來自社會輿論、社會評價的壓力。領導幹部一方麵要承擔工作的重負,還要顧及家庭、子女、父母,這也增加了他們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