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三分戰略,七分執行”。無論是地方黨委、政府還是企業,如果沒有科學的執行理念和強大的執行力,任何決策和計劃都不可能貫徹落實到底。當前,我們不缺好的發展思路、好的政策和鼓舞人心的目標,缺少的是強烈的執行理念和狠抓工作落實的精神。執行力低下的問題在一些單位和部門是比較突出的,主要表現為執行不堅決、不到位、不規範等等方麵。
第一節自作主張,違命不從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蜀後主建興六年,諸葛亮揮師北伐,他派遣馬謖鎮守戰略要地街亭,並叮囑他:“街亭雖小,關係重大,它是我軍通往漢中的咽喉。如果街亭失守,我軍必敗。”並指示馬謖要靠山近水安營紮寨。馬謖一項心高氣傲,自認為在戰術上比諸葛亮還略勝一籌,到了街亭後,他違抗了諸葛亮的命令,沒有依山傍水布兵,而是將兵力部署在了街亭山上。
副將王平曾多次勸阻,但馬謖仍固執己見,他認為“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魏明帝曹睿得知馬謖將兵力部署在了街亭山上,立即派遣驍勇善戰的張邰進軍街亭。張邰見馬謖將兵力布於高山之上,心中暗喜,立即采取了掐斷水源,掐斷糧道的方法,將馬謖圍困於山上,然後又縱火燒山,蜀軍不占自亂。張邰利用蜀軍軍心渙散的時機,乘勢進攻,結果蜀軍大敗,街亭失守。
馬謖帶著失敗的消息回到軍中,由於臨行前已經立下軍令狀,他隻好接受軍法的處罰,被斬首與軍門。盡管諸葛亮十分欣賞他的軍事才能,但此時,諸葛亮也無法保住他的一條小命。
若讓曆史倒轉,馬謖嚴格執行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布置兵力,那麼張邰就無法斷絕蜀軍的水源和糧草,也無法縱火燒山,那麼街亭恐怕就沒那麼容易失守,而馬謖自己也不會因此而丟了卿卿性命。
雖說,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但這是指,當上級的策略出現差錯時,或者遇到危急情況時,下級才能不受軍令限製,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改動;當上級的策略完全正確,並且沒有遇到任何突發情況時,下級執行者就應嚴格按照上級策略行事,不可有半點馬虎。
執行者之所以會違抗命令,不聽從上級的指揮,亂執行,是因為從根本上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自以為是,認為上麵的決策是合理的,不科學的。在沒有經過任何人批準的情況下,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改動,去執行。馬謖就犯了這樣的錯誤,他自認為自己軍事才能了得,是諸葛亮的軍師,自傲輕敵,結果違抗諸葛亮的命令,私自改動策略,貿然行事,最終落得失敗而歸。
所謂執行力,就是指貫徹落實的程度。一個人,如果不能按照上級的決策去執行,擅作主張不去執行,就是沒有執行力的表現。無論企業,還是政府,都不會任用一個沒有執行力的人。
抗令不從不僅出現在戰場上,在政府中,在企業中也是時有發生。一個組織,戰略再好,計劃再詳,如果執行者違抗命令,不去執行,那麼結果等於零。站在組織的角度講,是不允許出現這種狀況的,因為一旦下麵的執行者不按照組織的計劃、策略行事,就會使計劃落空,使組織蒙受巨大損失。
2004年1月1日,中央下發了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幹政策的意見》,這對於廣大農民群眾來說無疑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然而,這一文件下發了兩個月後,記者去采訪,廣大農民兄弟對此卻知之甚少,甚至是漠不關心。
這不能不讓人感到疑惑,經過走訪調查,原來,這份文件在落實的過程中,是一級一級的下發的,落實的速度非常慢。不僅如此,在鄂豫皖部分農村地區,這份文件竟然是農民看不到了,不僅是農民就連縣級以下領導也是看不見的。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在這些地區,省委辦公廳翻印的這份文件上赫然印著“秘密”兩個字,而且結尾處的括號內,還有“此件發至縣、團級”字樣。原來,這份令全國上下普遍關注,並讓農民兄弟翹首以盼的文件竟然是一份“秘密”文件!中央的意圖是讓全國百姓都看得見,而落實到地方時,卻變成了秘密文件,這不是自作主張,違命不從,又是什麼呢?
對於執行者來說,執行才是天職,一旦上麵做出決定,就要不遺餘力地去執行。對於組織來說,隻有每一層的執行者都嚴格按照決策執行,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如果有一層執行者,沒有執行,那麼再出色的戰略也都會化成泡影。
試想,如果一個企業,規劃了非常美好的藍圖,而沒有一個人去執行,那麼這個企業將麵臨什麼樣的境地?如果一個政府,製定了非常科學的政策,但卻沒有一個領導去落實,那麼這個政府將會怎樣呢?這就好比“樹上棲息著五隻鳥,現在其中的三隻鳥打算飛走,問現在樹上還剩幾隻鳥?”的問題一樣,打算飛走和真的飛走,完全是兩碼事,所以樹上還有五隻鳥。那些決策、計劃都隻是打算做,而隻有執行、落實,才是實際做。隻有打算做,而不去實際做,那麼最終的結果還是沒有做。所以,在執行的過程中,任何組織都應杜絕違命不從的現象,否則組織的政策、計劃就無法真正落實下去。
第二節割發代首,歪曲執行
《阿甘正傳》裏描述的阿甘是一個頭腦簡單、思想單純的弱智者。他雖然弱智,但是卻有一個許多正常人沒有的優點,他的行為和目標始終如一。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他都不會問那麼多“為什麼”,他隻會按照別人告訴他的方法,堅決地執行。
由於阿甘是一個弱智者,所以許多孩子都喜歡欺負他,這時,他的女伴告訴他快跑,跛腳的阿甘聽從了,拚命地跑,快過了所有正常的男孩,逃脫了孩子們的欺負。在球場上,教練告訴阿甘:“什麼都別想,搶到球就跑!”阿甘就按照教練說的,搶到球就跑,什麼都不想,結果他跑來了大學畢業證,並跑成了“球星”。阿甘去越南打仗時,上級告訴他:“遇到危險就跑!”阿甘再次堅決執行了,最後,他不但平安歸來,還跑成了“國家英雄”。
阿甘雖然頭腦簡單,但是他卻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就是無論遇到什麼,都會按照別人告訴他的做法去執行,並且在執行的過程中,絕不會出現半點歪曲。阿甘的這種絕對執行力,是促使他從一個弱智者變成一位英雄的主要原因。
阿甘的故事傳遍了世界的每個角落,他給人們上了一堂絕對執行的課。後來,阿甘成為一種精神,彌漫全球。人們突然意識到,在工作中,人們應當向阿甘一樣,去毫不打折扣地執行。從另一方麵,也折射出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不是這樣的。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在執行任務時,是割發代首,歪曲執行。例如城管管理市場時,按照國家規定,他們應當首先地向違規者說明情況,給予警告,對於屢禁不止者可給予一定的處罰。但是實際上,他們卻不是這樣的。適度的處罰,到了某些城管那裏,就變成的暴力執法,他們對於那些貧窮的小商小販,要麼搶劫財物,要麼大打出手,甚至嚴重的還鬧出了人命。2009年,有一個小女孩在老師留的作文《我的願望是……》一題中,寫道:“我的願望是做一名城市管理者。因為那樣,當媽媽賣烤地瓜時,我就可以慢慢地趕她走。”這是一個令人心酸的願望,但是卻道出了事實。此時,人們再也不能容忍有些城市管理者的霸道行為了,也不能忍受他們歪曲執行政策與規定了,於是,領導們開始重視城市管理者的職能與權力,開始重視他們的形象與行為。到2010年,城市管理者與以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在執法時,要穿製服,並且嚴格按照國家規定來執行任務。整整一年沒有再發生暴力執法,鬧出人命的事件。
實際上,下級能夠割發代首,歪曲執行,領導者也是有不可推脫的責任的。如果領導者能夠及時發現下級的歪曲執行,並立即製止,恐怕事情不會發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然而,不幸的是,某些領導者對於下級的這種歪曲執行,不但沒有給予警告或者處罰,反而不聞不問,甚至是縱容。這樣下級的惡劣行為就會愈演愈烈,最終領導者也難辭其咎。
割發代首,歪曲執行的一個方麵是本應給予溫和處罰的,結果執行者給予了嚴厲處罰,另一個方麵則是,本應給予嚴厲處罰,但執行者卻給予了溫和處罰。比如針對某些運輸危險品的火車嚴重超載的現象,有些部門並沒有按照規定,嚴厲禁止,而是交一些罰款,便放行,並保證其一路暢通。2005年3月29日淮安市發生的一起交通事故就是因為嚴重超載而導致的。這輛裝有有毒氣體的貨車,在高速公路上,由於車胎爆裂而翻車,並與一輛對麵而來的貨車相撞,結果裝有有毒氣體的槽罐與車體分離,並泄氣,致使周圍村莊許多村民中毒。這起車禍最根溯源是因為貨車超載,這輛肇事車標示噸位為15噸,但據肇事司機交代,實際上裝載了29.44噸。為什麼如此超載的危險品運輸車輛,在高速公路上能一路暢通呢?這不得不歸咎於道路檢查人員的執行力問題。
如果每一道關卡的執行者都能嚴格按照規章製度執行,毫不歪曲,那麼這場事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然而,人們的疏忽大意,執行者割發代首的行為,致使這場事故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這起事故對對所有的相關人員來說,都是一個深刻的教訓。這個教訓,告誡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應認真、負責,而不能得過且過,歪曲執行。
歪曲執行是改變上級的命令和國家法律法規的實質,曲解其義地執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執行者往往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對有利於自身的部分予以實施,不利於自身的部分歪曲執行,結果導致政策計劃無法得到真正的貫徹落實,甚至收到於初衷相悖的效果。實際上,歪曲執行是一種典型的利己主義,執行過程中,隻想方便自己,不管他人死活,隻一種典型的官僚主義。割發代首,歪曲執行,不僅會損害他人利益、大局利益,而且這種行為也必將受到嚴厲的懲罰,害了自己。
所以,無論處於什麼位置,執行什麼任務,都應該嚴格按照規定執行,隻有每一個人做到了絕對執行,才能將政策、戰略落實到位,做到完美。
第三節低頭走路,盲目執行
有一位剛從戰場上下來的軍官接受記者的采訪,記者問道:“在混亂的戰場上,你是如何有序指揮你的下屬的?”軍官回答:“在戰場上,我雖然是唯一的負責人,但是我也無法準確地指揮每一個士兵該如何去做,並且當他們遭遇敵人不知該怎麼行動時,因為距離太遠,我也無法告訴他們。所以我的任務隻是在上戰場之前訓練他們遇到什麼情況該如何應對,以及把握整體的進攻策略,至於實際上該怎麼做,是由他們根據情況自己靈活掌握的。”
在戰場上,責任雖然在將軍,但是如何具體行動卻是由每一個士兵根據具體情況自己決定的。在執行工作時,若應對靈活性較強的任務,也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應對方案。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有些人,卻不是這樣做的,他們在工作時,隻顧低頭蠻幹,盲目執行,無論遇到什麼特殊情況,隻是根據上級指示盲目行事,自己不去思考,結果導致重大的損失。
執行力不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盲目執行而導致的。對待上級下達的任務,不經過理性分析,就盲目地去執行,遇到特殊情況也不去特殊對待,隻是一味地盲目執行,最後一定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人是有思想的動物,遇到特殊的情況時,應進行一番客觀理性的思考,然後才能選擇行動。然而,工作中有些人由於對工作缺乏熱情,對於上級的指示惟命是從,根本不用頭腦思考,讓怎麼做,就怎麼做。不考慮做法是否正確,也不考慮結果是否令人滿意,隻是單純地以完成任務為目的。這種盲目執行的人,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下屬。
有這樣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在一座破舊的廟裏,有一隻蜘蛛生下了兩隻小蜘蛛,她怕自己死後,兩隻小蜘蛛會因為爭地盤而打架,就給這兩隻小蜘蛛分了地盤,老大在屋簷下,老二在佛龕上,並對它們說:“隻要你們倆按照我教你們方法去織網,這一生都不會挨餓的。”說完,老蜘蛛死了。
老蜘蛛死後,兩隻小蜘蛛按照母親的教誨,勤勞地在自己的地盤織網捕食,日子過得很安穩。一天,舊廟的屋頂坍塌了,幸運的是,兩隻蜘蛛都沒有受傷,它們依然在自己的地盤上忙碌著編織蜘蛛網。
可是,佛龕上的蜘蛛發現,自己最近織的網總是被弄破。一陣風吹來、一隻小鳥飛過,都會把它辛辛苦苦織好的網弄破,而自己則要為此而忙著修補半天,而屋簷下的那隻蜘蛛織的網卻完好無損,佛龕上的蜘蛛十分不解,便問它在屋簷下的哥哥:“哥哥,我們倆的絲沒有區別,工作的地方也沒有變化,為什麼我織的網總會破,而你的卻沒事兒呢?”屋簷下的蜘蛛笑笑說:“傻弟弟,難道你沒發現我們頭地上的屋簷已經沒有了嗎?”
佛龕上的小蜘蛛隻顧著低頭織網,根本沒有發現自己的工作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老蜘蛛臨死前,叮囑兩個小蜘蛛安分地在自己的地盤織網,可是並沒有告訴它們要根據特殊情況進行變化。因此,小蜘蛛沒有變化織網的地方,與老蜘蛛的教導也是有關係的。所以,如果下級盲目執行,沒有動腦思考,上級也應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是否是因為自己沒有教導下級要根據情況應變,或者是沒有充分授權,所以才使下級受到了束縛,遇到了特殊的情況,也不敢擅自改動。
當然,執行不力的主要原因還在於執行者。執行者,在執行的過程中,應當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如果隻是聽從上級的命令,不去思考,不去辨別,盲目執行,那麼就無法應對突如其來的環境的變化,或者其他條件的變化,也就無法正確執行上級的任務和命令。
執行者不僅要去執行,還要有選擇有辨別地去執行。因為執行不是目的,正確地執行才是最終的目的。因此,執行者個人要加強自己的執行力,就要學會動腦思考,對事情進行分析判斷,然後再決定如何執行。而領導者要培養執行者獨立思考,主動分析的能力,並且要給予執行者一定的自主權利。這樣在遇到靈活性較強的事情時,執行者才會習慣性地進行一番思考和辨別,然後有區別靈活地去執行,而不是隻顧低頭幹活,盲目執行。
對於領導者來說,更應當加強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辨別能力。因為在上級或者組織確定一個政策或者策略時,緊緊是一種設想,或者是一個概念,而對於實際如何操作沒有明確的規定。即使有明確規定,也沒有具體到每一個特殊的個體。此時,領導者在落實組織或者上級下達任務或者政策時,就要有區別地去對待,並且要根據自己管轄範圍內的特殊性,靈活地掌握執行的力度,執行的方法等。
第四節斷章取義,選擇執行
2009年4月20日,人民日報報道:無償培訓農民工,是國家的一項“民生工程”。然而,在一些地方,這項政策卻成了一些培訓學校和官員謀取私利的“斂財工程”。根據國家規定,每培訓一名農民工,培訓機構可獲500元至800元財政補貼。僅貴州,從2006年到2007年底,全省就撥付培訓補貼金3.75億元。於此同時,2008年以來,貴州省查處農民工培訓造假係列案150餘起,涉及官員下至鄉鎮上至省級部門,貪汙少則數萬元,多則上百萬元,不法培訓學校騙取國家補貼金額上達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