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鄉親父老,兄弟姊妹:
久聞熱水瓶頻繁去向不明,又傳熱水瓶塞時常不翼而飛,蓋非君子所為也,又有損校園文明之形象。古語有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又曰:“瓶塞是小,失竊是大。”鑒於此情形泛濫禍校殃民,我團支部以弘揚雷鋒精神為契機,以救世濟國為己任,決定撥班費一筆,采購瓶塞一批,設立“愛心瓶塞接力站”,以解廣大熱水瓶頸之憂,特此詔告天下。
自今日起,凡有需熱水瓶塞者可到開水房和男女寢室一樓大廳“接力站”處免費索取,無須償還。另望有撿到廢棄瓶塞者及愛瓶新近殞身者將瓶塞就近投放於指定位置。
綿薄之力,何足聲張。善行永恒,情滿校園。
高一(2)班團支部
這個活動已經過去三年,時至今日,“愛心瓶塞接力站”仍在發揮它的作用,熱水瓶塞丟失現象明顯減少。
創新感悟
第一,開誠布公,借輿論監督擴大化。熱水瓶丟失現象大多為部分同學貪圖方便“順手牽羊”所致。不可否認這些同學的主觀意圖確實是“借用”,並不是偷,但他們對此可能造成的惡劣影響認識不足。將檢討公開化,也是將問題擴大化,這樣才能讓這類同學從輿論中深刻認識到自己行為的不當,在爭取受害者諒解的同時贏得他人的尊重。
第二,小題大做,將德育說教實踐化。德育活動並不隻是教師對於學生的單向說教,也可以是一個學生參與,甚至是學生主導的活動過程。在這個案例中,學生在老師引導下發現了問題,調查出了問題的真相,並提出了他們的解決對策。學生將他們在實踐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內化為對自身的道德要求和行動,這樣的效果肯定好於單純的說教。
第三,越俎代庖,讓越位思考常態化。如果一個班主任能做到自己班內的學生不拿別人的熱水瓶,他隻成功了一半,因為他不能保證自己班學生的熱水瓶不被別班的同學拿走。有時候,班主任不僅要站得住講台,也要上得了司令台,要能解決班內的學生問題,也要“越位”思考全校性的德育問題。
編者微評
在寄宿製的高中學校,熱水瓶丟失是最常見的事件,其實亂拿熱水瓶的學生本意並不是“偷”,而是貪圖方便。作者所在班級的學生,在宿舍裏被發現了超量的熱水瓶,證據確鑿。作者借助這一事件,鼓勵學生用公告的方式向大家賠禮道歉,並在此基礎上開展研究性學習,提出應對方案供學校決策參考。作者還結合熱水瓶塞丟失嚴重的現象,發動班級團支部成立了“愛心瓶塞接力站”。作者的越位思考、越俎代庖固然有效,但有時向學校職能部門提出建議也許更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