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熱水瓶去哪了(1 / 2)

創新緣起

在寄宿製學校,一般都設有開水房,學生在冬季用自備熱水瓶打開水是每天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由於學校開水房一般與學生寢室有一段距離,所以大多數學生在打完開水後會直接把熱水瓶放在學校指定的公共區域。然而,無論是高中還是高校,都頻頻發生熱水瓶“失蹤”的事情,錯拿是一個原因,更多的恐怕是一些同學的道德素養問題。於是,幾乎每個熱水瓶身上都會有各色各樣的標記、塗鴉等,成為各個校園一道獨特的風景。但是,標記所能起到的“防盜”作用其實非常有限。

創新節點

1.處理一起偷瓶事件。

2月底的一天,學校德育處的一位老師通知我,他在檢查我班一男寢室時發現這個隻有6個人的寢室有多達14個熱水瓶,已證實多個熱水瓶為別人,他讓我在班級內嚴肅處理這件事情。針對這批男生的特點,我經過一番思考,決定讓他們寫一份公開保證書,貼在開水房的醒目位置,大意如下:

全校同學:

我們寢室曾於近期拿過你們之中某些人的熱水瓶,經過批評反省,深感愧疚。現已將所有不是我們的熱水瓶歸還,特向廣大失主致歉。我們保證今後不會再做此事,如有熱水瓶丟失,大家可來我高一(2)班***寢室檢查。

寢室全體同學簽名:×××

當然,這樣做會讓他們覺得很“丟臉”,我在這裏做了很多說服的工作。保證書貼出來後,果然引起校園裏的一陣熱議,主流輿論對這個寢室同學是持寬容和讚賞態度的,也從未有人去這個寢室尋找過丟失的熱水瓶。

2.發起一項丟失調查。

當我們班因為熱水瓶而“出名”時,我決定順勢出擊,成立一個學生研究性學習課題小組,在全校範圍內搞了一個校園熱水瓶丟失現象調查研究。通過抽樣問卷調查,大概摸清了我校住宿生熱水瓶的丟失比例、人均丟失數量、丟失原因等問題,並得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結論,比如“做了標記的熱水瓶比沒做標記的熱水瓶更容易丟失”等(因為有人會針對性地報複或惡作劇)。我還要求課題組根據調查結果提出可行性的解決策略,並提供給德育處和校長室。

3.舉辦一場公益活動。

3月來臨,學校要求各班舉行各種形式的“學雷鋒”活動。班級團支部決定繼續做熱水瓶的文章。因為課題組在前期調查中有一個發現,同學們不但經常丟失熱水瓶,而且熱水瓶塞丟失的情況也非常普遍。熱水瓶的軟木塞最初由於物理作用被彈出,而後熱水瓶的主人就去拿別人的瓶塞,由此惡性循環。如能有地方免費領取瓶塞,這種現象就可以杜絕。於是,大家經過討論,三份“愛心瓶塞接力站”的成立啟事出現在學校的開水房和男女寢室樓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