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高人一籌之計1(3 / 3)

林則徐不僅是中國近代著名愛國者,而且是一位體察民間疾苦的清官。

他在擔任湖廣總督期間,湖北發生百年不遇的大旱,莊稼枯死,米價瘋漲,許多百姓流離失所,他號召官員們捐款,竟無人響應。林則徐心中惱怒,但卻不露聲色地貼出告示說:“為解貧民饑饉之苦,定於三日後設壇祈雨,上自督撫,下到縣官,皆應照例齋戒三日,不許吃葷,不許喝酒,以示誠心敬天之意。”

三天後,林則徐親率眾官登壇焚香,行禮禱告。禮畢,林則徐命眾官坐於蘆席之上,對大家說:“我們這些官者平日養尊處優,今天我與諸位皆不張傘打扇,坐在烈日之下體驗一下百姓稼穡之苦,如何?”眾官不敢違命,在烈日下坐了三炷香的工夫,便汗流浹背,叫苦不迭。林則徐好像忽然想起了什麼,說:“天氣炎熱,不可無茶。”茶來之後,林則徐與眾官每人喝了一碗,不久,便嘔吐不止。此時,林則徐起身正色道:“誰也不要掩蓋嘔吐之物,由侍官一一檢查,看看我們敬天是否忠誠。”檢查結果顯示,隻有林則徐所吐為粗飯蔬菜,其他人所吐皆為酒肉腥葷之物。

林則徐神色嚴肅地說:“齋戒祈雨,是何等重要之事,你們竟敢如此不誠。天不降雨,實是你們觸怒上天所致,諸位現在有何話說?”眾官聞言,麵麵相覷,既恐懼又慚愧,都表示願意盡力捐錢。這樣,林則徐很快籌到了一筆巨款,賑濟災民,平抑糧價。

節外生枝

“節外生枝”,就是事情似乎結束了,你不讓它結束,又使它生出新的情節。當然,新的情節對自己十分有利,甚至可以挽回敗局。

戰國時期,中山王寵愛著兩個貴妃——陰姬和江姬,她們明爭暗鬥,都想當皇後。

當時,有一位叫司馬熹的謀臣,很有謀略,弄錢的手段也相當高明。他看見兩妃爭寵的情形,就想趁機敲她們一筆,便暗中使人去致意陰姬,告訴她:“要做王後可不是開玩笑的,爭得到手,自然可掌有權威,貴甲天下,傲視全民;萬一失敗呢,那可就危險了,自己的性命保不住不說,還要禍及家族哩!所以,不爭則已,要爭就必然取勝,要想成功的話,除非請教司馬熹先生!”

聽罷此言,陰姬果然動心了,於是秘密請示司馬熹,司馬熹鼓其如簧之舌,說得她連連點頭。最後,陰姬千恩萬謝地說:“隻要事情能成功,定會大加酬謝!”而且先預支司馬熹一筆茶資。

隨即,司馬熹立刻上書中山王,告訴他有個計劃可以使本國盛,且使趙國虛弱。中山王對此很感興趣,堆下笑臉向司馬熹說:“我非常讚賞你的計劃,但怎樣才能弱趙而強中山呢?”

司馬熹說:“我要親自到趙國去一趟,名為訪問,實為暗地偵察趙國地形和風土人情,了解他們的國力及軍事部署情況,回來方可訂出一個詳細的計劃來。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呢!”

中山王聽了之後,又送給他一份厚禮,打發他去趙國訪問。

司馬熹到了趙國,拜見趙王,公事辦完之後,在私下裏談話間,他對趙王說:“聽說貴國是出美女的地方,可是,我到這裏已經好幾天了,還沒看見哪位長得算是漂亮的。老實說,我足跡跑遍了天下,也見過無數的女人,總覺得沒有一個人能比上我國的陰姬的,不知道的還以為她是仙女下凡了呢!她的美麗,不是用筆墨所能描寫出來的,也不是用語言所能表達出來的;她高貴的儀表,勝過普天之下所有的王後!”

聽到這一番話,趙王怦然心動,忙問:“可不可以把她弄到這裏來?以飽敝人眼福呀!”

司馬熹故意把話鋒一轉,說:“我隻不過是隨便說說而已,至於大王的意圖如何,我可不能胡亂揣測。陰姬雖然是妃子身份,可卻是受君主寵愛的。這些話,請千萬別傳出去,否則可要殺頭的呀!”

趙王奸笑一下,表示非達到目的不可。

司馬熹回到本國,向中山王報告出訪的情況,說:“這個趙王純粹是一個大混蛋,沒有道德觀念,隻知道玩弄女人,這不知仁義的東西,開口講打,閉口言殺。還有,我聽到一個可靠的消息,說趙王這個混蛋正在暗裏設法把大王的寵妾陰姬弄過去呢!”

“混蛋,豈有此理!”中山王不聽便罷,一聽則怒罵起來:“這王八蛋竟敢算計到我頭上來了!氣死我也……”

“大王,請冷靜一點!”司馬熹說,“從目前形勢來看,趙國比我國強盛,打是打不贏他。趙國要索取陰姬,不給可能馬上就會亡國;而要給,一定會被世人所恥笑,笑大王懦弱,連愛妃都送給別人了!”

“那怎麼辦?”中山王雖然無名火中燒,可事到如今也不得不虛心地請教司馬熹了。

“依我看……”司馬熹從容不迫地說,“隻有一個辦法方能避免。就是大王立即封陰姬為王後,便可死了趙王的邪念,在諸國之間,從沒有誰敢要別人的王後做自己的妻子的;即使是想要,也為列國摒棄,罵作禽獸!”

“很好!”中山王轉怒為笑,說:“就按你說的辦法去做,看他這隻癩蛤蟆還怎麼吃天鵝肉!”

就這樣,陰姬很順利地做了王後,趙王也死了邪念。司馬熹不必說,已是皇後娘娘的大恩人,地位和金錢自然就更有保障了。

劉邦巧遁

在與對手的較量中,如果己方處於劣勢,硬拚就隻是以卵擊石,沒有生路;暫時的屈服,另尋蹊徑、以待來日不失為上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當自己主要力量還沒有被消滅的時候,就不愁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項羽聽說沛公劉邦攻取鹹陽後欲在關中稱王,十分惱怒。在謀臣範增的建議下,項羽在鴻門設下酒宴,準備在席間尋機刺殺劉邦,以解心頭之患。

劉邦深知赴鴻門宴凶多吉少,但項羽兵強馬壯,如果不去便會招來殺身之禍。

劉邦見到項羽後,先解釋道:“我和將軍並力攻秦,將軍轉戰在黃河北,我作戰於黃河南,但沒料我能先攻進函穀關,打敗秦軍,在這裏重新見到將軍。現在有壞人散布流言,使將軍與我發生了誤會。”這番話說得項羽心軟下來,當下與劉邦一起入宴飲酒。

席間範增多次示意項羽下令殺劉邦,項羽都沒什麼表示。無奈範增讓項莊舞劍助興,讓他伺機刺殺劉邦。張良的好友項伯看出範增的用心,於是也拔劍起舞,處處用身體掩護劉邦,使項莊難以下手。

在這危難之際,張良授意樊噲入賬。樊噲持盾佩劍闖進賬中,目視項羽,怒發衝冠。項羽賜他一碗酒和一條豬腿,樊噲狼吞虎咽地喝了酒吃了肉,然後陳述劉邦勞苦功高和赤膽忠心,指責項羽聽信流言蜚語,項羽一時無言以對。

劉邦借口上廁所,與張良、樊噲一同出帳。項王都尉陳平召喚劉邦。劉邦處於猶豫之中,樊噲勸道:“大的行動不必顧及細節,大的禮節不必看重小的禮儀。現在人家是刀俎,我們是魚肉,還猶豫什麼!”於是,劉邦悄然離去,留下張良作辭。張良估計二人已遠走,才回帳向項羽辭謝道:“沛公不勝酒量,不能親自向大王辭行,特地讓我帶來白璧一雙、玉鬥一對奉獻給大王和將軍。”項羽問:“劉邦現在何處?”張良答道:“他聽說大王要責備他,心中恐懼,現已返回灞上了。”範增聽說劉邦偷偷跑了,氣急敗壞地砸碎玉鬥,惱恨地說:“將來奪取項王天下的,一定是劉邦了。我們今後都要當他的俘虜了!”

這時,劉邦早已扔下車馬,一個人帶著樊噲等四人順驪山而下,從小路安全地返回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