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天眼看科學家:造福人類還是毀滅地球(2)(2 / 2)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對於人類這種獻身於科學,獻身於人類美好和進步的精神傳統,理解得比較膚淺,比較不夠。一個真正的科學家,他對自己的國家、民族、人民,對自己的祖國應該負有一種不可推卸的使命。現在有一種盲目崇拜西方的思潮,這一點可能無可厚非,因為人家先進嘛,社會發展的水平高嘛!但是,光崇拜人家這些東西,是比較表麵的。人家為什麼有這麼高的水平呢?同樣是歐洲,為什麼法國和德國就不太一樣?法國還是二戰的戰勝國呢。為什麼一到暑假,法國的工人就跑到德國去打工呢?就是因為德國的工資是法國的雙倍嘛!

可要知道,德國早先,主要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它是戰敗國,好窮困啊!主要工業區,一片廢墟,沒有東西吃。德國的經濟學家就冒著危險到弗萊堡開了一個地下會議,得出共識、弗萊堡學派的共識,既不能是蘇聯式的計劃經濟,也不能是美國式的自由市場經濟,而應是社會市場經濟。這個社會經濟政策最初並不被看好,德國被打敗了以後,德國是一片瓦礫,饑餓得不得了,沒飯吃,我看過德國的一個作家的回憶錄:當時,他要去上班,才有工資可拿,帝國馬克貶值的沒人要,大家都在街上閑逛。一天隻在中午發兩片麵包,這個作家不敢一次把它吃掉,因為已經是冬天了,吃了,當時肚子是飽了一下,但到了下午四點半,他要回家,要到公交車站去,可那兩片麵包,可能早已消化了,他就有可能走不到公共汽車站,就餓得走不動了,回不去家,他的辦公室又沒有暖氣,就有可能凍死在那裏。在饑餓的逼迫下,北歐的美女,隻要一杯咖啡,就跟黑人大兵去睡覺了。盟軍提出問題,“這樣下去,誰來養活德國人”?美國曾經派了一個經濟代表團到德國考察,得出的結論是很悲觀的:五年以後德國丁廠可以給每個德國人生產一雙襪子,十年以後可以給每個德國人生產一件襯衫。德國完全陷入了絕境,盟軍就決定進行經濟改革。通知蘇聯占領區一起改,但是蘇聯人不幹。英美戰區就先改。按弗萊堡學派的原則,社會市場經濟的原則,保護弱者,對有錢人進行限製,對德國的帝國馬克貶值90%,對3000馬克以上的存款隻給你5%。這樣一來,四個月以後德國的工廠就複活了,五年以後也就是1950年,德國複興了,1955年德國經濟就開始起飛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德國就變成歐洲的工廠。1990年德國成了歐洲經濟的領頭羊,工人工資比戰勝國法國的工人還高一倍。很多浪漫的法國人寧願到德國做一些德國人不願意做的比如巧克力流水線上的苦差事。更為突出的是,德國沒有工人運動,沒有罷工,德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德國的安寧,都是遵循弗萊堡經濟學派主張的結果、1950年選總統,第一任總統是阿登納,他就是弗萊堡學派的傳人,他被稱為是德國經濟複興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