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風是一個巨大的空氣漩渦。它的直徑從幾百公裏到一千多公裏,高度一般都在9公裏以上,個別甚至伸展到27公裏。台風中心有一個直徑約為10公裏的空心管狀區,氣象學上稱為“台風眼區”。台風眼內盛行下沉氣流,多半是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從台風眼向外,四周就是巨大而濃厚的雲牆,這是狂風暴雨最厲害的地方。台風移動時,就像陀螺那樣急速旋轉著前進。它行走的路線總是彎彎曲曲的,但每年幾乎都遵循比較固定的路線移動。影響我國的台風主要是西北太平洋台風和南海台風。它的活動路徑隨季節而有所不同:1~4月,絕大多數台風僅在北緯10度以南活動,對我國沒有什麼影響。5~6月,主要路徑有兩條:一條在北緯10~15度間由東向西行,進入南海;另一條在東經120~125度之間發生轉向,向東北方向的日本移去。

7~9月,是西北太平洋台風的活動高峰期。台風生成後,沿北緯10~25度間自東向西移動,影響我國東南沿海,有時甚至能侵入到華北和東北一帶。也有部分台風未能繼續西行而在海上轉向東北。10~12月,台風活動路徑南退,主要在北緯17度以南自東向西移動,影響南海,一部分在台灣以東海麵向東北移動。

台風的風速很大,最大風速一般為每秒40~60米,個別強台風的最大風速可達到每秒110米。一次台風過程,降雨量一般達200~300毫米,有時甚至可達1000多毫米。因此,台風經過的地方常常會引起洪澇災害。從1989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統一使用國際規定的熱帶氣旋名稱和等級標準。即當熱帶氣旋中心位置不能精確確定,而且平均最大風力小於8級稱為低氣壓;熱帶氣旋中心位置能確定,但中心附近的平均最大風力小於8級稱為熱帶低壓,達到8~9級稱為、熱帶風暴,10~11級稱為強熱帶風暴,12級或12級以上稱為台風。

地震是怎麼回事?

在地殼運動中,當地殼的岩層經不住力的衝擊而發生斷裂,或者是有裂縫的地方再次發生錯動,就要發生地震。地球上每年大約要發生500萬次地震,平均不到10秒鍾便有一次。不過,其中絕大多數都很輕微,人們感覺得到的約占地震總次數的1%,而強度達到能夠破壞建築物的隻有10來次。

科學上把地震的強度分為10級。5級以上的稱為強烈地震,也叫破壞性地震。烈度較高的強烈地震可以在短時間內造成巨大的災難。在地麵上,它可以使房屋倒塌,土石崩落,人員傷亡。例如1923年的7.9級日本關東大地震,加上地震造成的水災,使東京遭到大浩劫,震毀、燒毀房屋近60萬幢,砸死、燒死近10萬人。

1976年7月28日發生在我國的唐山大地震,幾乎把唐山夷為平地,奪去了24萬多人的生命。發生在1988年12月7日的亞美尼亞大地震,毀壞了3座城市,造成5.5萬人死亡。海洋裏發生地震,會出現強大的波浪。雖然這種波浪在外海不很高,但浪速很大。當波浪接近海岸時,形成了破壞性很強的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