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康考迪亞大學校長:乘風破浪會有時2(2 / 3)

僅就與中國的聯係而言,她完成了以下工作:

2008年10月14日上午,加拿大蒙特利爾市政府在康考迪亞大學工程樓隆重舉辦新白求恩廣場落成新聞發布會。蒙特利爾市市長譚保利、康考迪亞大學校長朱迪斯·伍茲沃斯、前加拿大總督伍冰枝女士、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加拿大大使蘭利俊先生一起為重新放置的白求恩雕像剪彩。

“朱迪斯說她每一次到訪中國,所到之地隻要提起她來自加拿大,對方就會立刻提起白求恩醫生的名字,她因此深刻體會到了中國人民對於白求恩的尊敬。她說康考迪亞大學為自己與白求恩醫生的緊密聯係感到驕傲,為自己有眾多的來自中國的學生以及和中國各方麵的緊密合作感到自豪。她稱讚白求恩不僅是一個傑出的醫生,也是一個為正義事業而奮鬥的戰士。今天的加拿大同樣在大力弘揚白求恩的這種精神。”

2008年11月7日,朱迪斯代表康考迪亞大學與上海財經大學的周仲飛副校長續簽了諒解備忘錄,並舉行了隆重的續簽儀式。這份諒解備忘錄在前協議的基礎上進行了部分修訂,並再次明確了雙方將在學生交換、教師互訪等項目上開展合作,使其更加符合兩校的發展規則。

2009年5月,朱迪斯代表康考迪亞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校長陳繁昌(TonyChan)簽署合作備忘錄。兩所大學的校長都認為:“兩校的共同之處是兩校的工科專業在世界都頗負盛名,所以康考迪亞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的合作將使兩校共同受益。”

2009年9月,朱迪斯代表康考迪亞大學到訪中國傳媒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已正式進入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重點建設高校行列。到訪期間,朱迪斯與中國傳媒大學校長蘇誌武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同意將在新聞傳播等專業領域進行更進一步的合作和交流。

2010年5月,朱迪斯作為“加拿大蒙特利爾市市長及高等教育代表團”的成員之一抵達上海,訪問了上海交通大學和同濟大學等著名高校。

為了推進更深層次的合作,朱迪斯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張文軍副校長就雙方開展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專業博士生聯合培養事宜進行了探討,並簽署了博士生聯合培養協議。雙方表示,對未來的合作充滿信心和期待。5月13日下午3點,朱迪斯出席了由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承辦的“加拿大蒙特利爾市市長及高等教育代表團宣講會”,並在宣講會上做了發言。

同年10月,朱迪斯又陪同蒙特利爾市市長譚保利參觀上海世博會。蒙市市長此次前往上海還為了慶賀蒙特利爾和上海成為姐妹城市25周年。

朱迪斯還接待了許多中國大學代表團的到訪和考察。例如,2010年3月30日,應加拿大魁北克教育部的邀請,山東經濟學院代表團訪問了魁北克教育部推薦的康考迪亞大學。代表團與朱迪斯和分管國際合作的副校長阿達門森(LiselynAdamsn)女士以及相關學院負責人進行了交流座談。會談中,雙方就教師和學生學術交流的可行性進行了詳細磋商。康考迪亞大學表示非常歡迎山東經濟學院在校學生到相關學院作短期訪學。

朱迪斯在任期間,克服時差和地域變化給自己身體帶來的不適,頻繁地穿梭於世界各地,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於無形間提升了康考迪亞大學的國際知名度。

勤奮嚴謹的知名學者

作為加拿大文學翻譯家協會的會員及加拿大翻譯學協會的會長,朱迪斯一直致力於翻譯研究,完成了多部有關翻譯理論、翻譯曆史和文學翻譯方麵的著作。2008—2010年,即使行政事務非常繁忙,作為一位勤奮的學者,朱迪斯還在學術方麵有所建樹:2008年她在《從邊緣地帶走出的翻譯》一書中發表了論文《北安大略翻譯身份研究》。2010年發表了論文《翻譯曆史》(法語版)。在這兩篇論文中朱迪斯強調:加拿大是一個同時以英語和法語兩種不同民族語言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從這個角度來看,翻譯在將英—法或法—英的源語言轉換成目標語言的解碼、編碼過程中,還附加了反思多元文化的功能,因此翻譯活動是一種文化雜交。同時,朱迪斯還指出,在漫長的翻譯史中,譯者一直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因為一方麵他身處帶有強烈民族身份特征的兩種民族語言的中間地帶,並要取消自己的身份特征;另一方麵,與作者相比,翻譯者的工作通常被認為是沒有創造性的轉換複製活動。朱迪斯認為,在我們身處弱勢、直麵強勢及其所強加的暴力等全球性問題時,更需要重新思考翻譯的功用。因為,翻譯從根本上講不僅僅是語言或技術層麵的問題,它還具有更深刻的曆史意義和文化觀點。朱迪斯說:“在人類兩千多年的曆史進程中,翻譯一直是參與推動世界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翻譯從不同的視角引導著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和知識界的發展道路,幾乎所有國家曆史中的啟蒙時期都始於翻譯,因此,翻譯密切關聯著一個國家文化和民智的發展。”

除了發表論文之外,朱迪斯還是一位翻譯學教授。2013年1月29日晚6點至9點,筆者來到位於麥克康奈爾(即圖書館)大樓的619教室,聽取了朱迪斯為康考迪亞大學本科生開設的課程編號為400的“翻譯”課程,感受到了她的細致和嚴謹。她通過評價學生的前一次作業,耐心地教授學生如何學會翻譯、做好翻譯。她說,在開始翻譯一篇文章之前,應該盡量多了解一些與這篇文章相關的背景知識;同時,還要找到刊載這篇文章的刊物,因為這個刊物上的文章通常都是圍繞同一個主題而刊發的,了解文章的主題有利於翻譯進程的展開;此外,她還向學生們展示了如何通過網絡資源找到刊載這篇文章的期刊或論文集;在翻譯的格式方麵,她特意提醒學生要注意英語的美式拚寫、英式拚寫和加拿大式拚寫的差異,保持拚寫的一致性。

朱迪斯非常關注康考迪亞大學、社區、蒙特利爾市、魁北克省、安大略省和加拿大的學術事業,以盡一己之力。2002—2008年,她是安大略大學委員會等多個委員會的委員,同時還是安大略大學委員會預算與審計委員會主席;大學校長聯合會主任委員會執行主任、常設人權委員會主席、執行委員會成員。2002—2010年,她擔任了加拿大大學及學院聯合會主任委員會委員;高等教育獎學金委員會委員;教育事務及基金顧問委員會常設委員;依法行動顧問委員會常設委員;國際關係顧問委員會常設委員。2008—2010年,朱迪斯是魁北克大學校長及管理人員委員會主任委員。2009年,她擔任了蒙特利爾藝術委員會最高評議小組成員,並於2009—2010年期間擔任加拿大出版社、報紙、廣播和電視評選“年度名人”評議委員會成員及《蒙特利爾國際化》主任委員會委員。2010年,她作為大蒙特利爾聯合活動的內閣成員兼公共部門委員會主席和作為大都市的蒙特利爾貿易委員會委員,出席了這兩個委員會主辦的所有活動,並為委員會的發展出謀劃策。此外,她還一直是國際翻譯家協會的成員。

親切和藹的女領導

朱迪斯在參加第二屆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並接受采訪時承認,在她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婦女們總是起著關鍵的作用,她們對她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在成長過程中她自己也不知不覺地發揮了屬於她的女性影響力。

從1980年至1997年,朱迪斯一直是康考迪亞大學西蒙·德·波伏娃學院兼職研究員。從2008年開始,朱迪斯成為國際女性論壇的成員。此外,2009—2010年,她負責指導了“女性執行網絡智慧”項目。2009年她是女青年基督教委員會“每個人都能成為創辦人”計劃的成員之一。2002年獲得伊麗莎白女王20周年金色紀念獎章;2009年被加拿大婦女執行網絡評為“加拿大最強有力的百強女性”之一;2012年加拿大董事多樣性協會從全加拿大所有合格的、參加過董事會的男男女女中首次評選出“最具多樣性的50人”,朱迪斯名列其中。

朱迪斯自從2004年參加了第二屆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以後,總是熱心回應論壇的邀請,積極參加論壇組織的活動,2009年和2011年她先後兩次參加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與來自世界各國和地區的優秀女性領導人交流經驗。

2011年11月4日,朱迪斯在廈門參加第五屆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時接受了“網易女人”專欄的采訪。記者問道:“請問您作為一名女性大學校長,相對於男性大學校長來說,有沒有遇到過什麼特別的困難?”朱迪斯回答說:“是的,學校裏一般都是很多很多男性,女性很少,作為學校裏唯一的女性領導人,的確有時候會遇到一些不快,但我覺得沒關係,我們還是可以一起合作,還是可以在一起共事。但是女人需要做很多很多工作才可以得到校長這個職位,在大學裏,本科生裏邊其實有超過一半的學生是女生,在我的國家是這樣,其他國家也是這樣。所以我們需要鼓勵像你這樣的年輕女性努力爭取領導職位,提升領導力。”“網易女人”記者又問道:“隨著有越來越多的女性成為大學校長,您認為作為精英群體的大學女校長將如何促進社會性別平等,以及為婦女爭取權益呢?”朱迪斯的回答是:“我不認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女性校長,我們需要為之而努力。但是一旦女性走上了領導崗位,她們的確有更多的性別平等意識,我還認為女性有更強的正義感,也更公平。我認為如果世界上有更多的年輕女性站起來,走上領導職位,那世界上的戰爭一定會減少許多。所以我們一定要鼓勵年輕的女性站起來,成為領導人。”

溫柔體貼的好家長

朱迪斯是學校裏的好領導、好老師,也是家中的好妻子、好母親、好祖母。在擔任學校高層管理人員時,她總是不由自主地展示家庭生活的一麵,通過自己和諧美滿的家庭生活告訴女學生們:當今社會,女性可以平衡家庭角色和職業身份。

自1991年朱迪斯和林賽結婚以後,兩口子一直伉儷情深。他們有著相同的興趣愛好:體育運動。朱迪斯和林賽充分利用每個周末去參加曲棍球、籃球、排球、足球和橄欖球比賽。2010年兩口子做了一次比較特殊的旅行:為安大略湖區彼得伯勒的女子橄欖球錦標賽歡呼加油。林賽每逢周二和周四會在中午11點至下午1點與朋友一起打保齡球。林賽出門之前,朱迪斯總會放下手頭的工作,從二樓書房出來,將林賽送出門外;林賽回家以後,朱迪斯還會細細詢問比賽結果,與丈夫一起分享運動帶來的快樂。朱迪斯廚藝高超,可由於總是十分忙碌,於是林賽慢慢地學會了做飯,會在妻子晚歸時為她準備一頓可口的飯菜。2013年1月29日,筆者和朱迪斯下課回家後就享用了林賽精心準備的晚餐:烤雞腿、烤蔬菜,餐後還有冰激淩甜點。

作為一名母親,朱迪斯對自己唯一的兒子邁克爾關懷備至。林賽在通過電子郵件回答筆者的提問時說:“就個人方麵而言,她一直是一位非常好的媽媽,幫助和支持她的兒子在音樂、學業和體育活動方麵獲得發展。”朱迪斯總是把邁克爾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津津樂道地回憶兒子的各種糗事和趣事,無時無刻不為兒子的聰穎優秀而自豪。朱迪斯說,邁克爾兩歲多時就能很熟練地玩各種圖形鑲嵌配對玩具,3歲開始拉小提琴,3—4歲時能算20以內的加減法。邁克爾上小學一年級時卻很失望地發現他不得不再次陪著同班同學玩圖形鑲嵌配對玩具、算5以內的加減法。所以他在課堂上很不安分,不時在座椅上扭動著小身子,有時還會不耐煩地嚷上一句“這些都是垃圾!”(Theseareall

rubbish!)朱迪斯並沒有像邁克爾的老師那樣責怪兒子,隻是很惋惜地說:“很可惜,我上小學時的那種特殊兒童學校關閉了,不然,邁克爾在那裏上學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邁克爾在麥吉爾大學讀本科時,偶然發現了一家餐館的自助餐非常便宜,母親從哈利法科斯到蒙特利爾來看他時,他很大方地說:“今天我請你吃午飯!”不成想兩人去了以後才發現自助餐是限時的,隻在下午2點到4點之間開放。邁克爾靈機一動,對母親說:“走,我們先去逛逛街,逛餓了正好回來飽餐一頓。”朱迪斯提起邁克爾的“精打細算”,不禁哈哈大笑。

2007年兒子邁克爾結婚了,他的新娘是美國女孩、專欄記者艾米(Amy)。婚禮那天,新郎邁克爾拉起小提琴,母親朱迪斯彈奏鋼琴為他伴奏,纏綿浪漫的求婚曲結束以後,邁克爾手拿小提琴,父親帕特裏克和母親朱迪斯挽著他的左右手,走過綠草如茵的草地,到草地的另一側迎接他的心上人艾米。朱迪斯提及這段婚事時,欣慰之餘不免有些唏噓:“一轉眼兒子就長大了!”

婚後邁克爾和艾米住在紐約的布魯克林區,很快他們的愛情結晶威廉(William)誕生了。2012年威廉又多了一個小弟弟。艾米是旅遊雜誌的專欄記者,需要在世界各地出差,探訪不同類型的旅遊景點,將值得一看的地方介紹給她的讀者;邁克爾打兩份工,十分繁忙:在一所中學給9年級學生開設曆史課,還在一家學院講授19—20世紀的世界曆史。每當兩口子忙不過來時,朱迪斯就會無私地為他們提供幫助。例如2013年1月初朱迪斯和林賽在紐約邁克爾家中住了近兩周時間,幫助照料威廉和他尚在繈褓中的弟弟。

朱迪斯對待其他兒孫也一視同仁,她會在聖誕節和他們的生日到來之際送上精心挑選的禮物,每逢聖誕節、複活節和感恩節等重要節日時還會盛情邀請兒女回家,並提前好幾天開始準備豐盛大餐,以款待兒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