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好好守住自己,想豬一樣火著(1 / 3)

好好守住自己,像豬一樣活著

?

明知天下

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能成功地找到一條錯誤的路,並且堅持很久。

這是我特長?還是興趣愛好?

在這種類似於跟現實對抗的過程中,我患上了選擇恐懼症,真希望隻有一種菜可吃,真希望隻有一件事可做,真希望隻有一個女人需要我愛,真希望隻有一個未來,在壽命的盡頭等我。

但總有別的可能冒出來,這些可能誘惑我快點選擇,催著我快點選擇,再不選來不及了!

總有愚蠢的事被我辦了,事後腸子悔青,但還會接著辦下一樁。

我的笨拙常被取笑,就小孩子有時也會說:“你就像笨豬一樣”。這話我心領受用,它時刻提醒我,愚蠢沒關係,但莫再愚蠢的活著。

很奇怪有人說我聰明,那除了說明別人有涵養之外,一點不值得我沾沾自喜。

網上有過專項調研,高智人群和低智人群(對不起,不是歧視,隻是拿來主義的舉例)的差別在於,高智人群普遍偏冷酷,信息碾壓能力突出,能很快抓住事件核心,而低智人群則普遍存在利他心理,容易被信息中的紛亂幹擾。

我明顯屬於低智!

這種結論實在無法接受,聽著就像小針兒在紮一樣,老實竟然因為傻?

有一點值得欣慰,高智並非永恒存在,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家最終都變成一樣的老糊塗蛋,那點個體差異煙消雲散。

哈,應該這樣,平衡點終於找到了。

感謝這個世界的人倫道德,讓聰明和不聰明共同存在,並讓不聰明的人,有機會以細微的差別,混在聰明人隊伍裏顯擺顯擺,有口飯吃,有公平的出頭機會。

就算歲月漸長,很多東西都記不住時,還能順從感覺的指引,繼續呼朋喚友,享用生命的光彩。

所以智商,並不起決定作用,人活的是否精彩,依賴於後天的養成。

人越老就會越感性,比如看不得生死離別,遇到流浪狗就會傷感,一枝花的凋零也會觸景生情。對於一件事,大齡人群的判斷依據,往往都是跟著感覺來的,不講論證,不講科學,不講規律規則。

就像我喜歡一個人,說錯話我擁護,辦錯事我安慰,隻要感覺好,就誓死捍衛。

這跟講究因果邏輯的現實是相悖的,鴨子就是鴨子,鵝就是鵝,怎麼可以因為長的相近,就混為一談不予區分呢?

混沌理論,毫無邏輯的東西若重複出現,也可以創造奇跡和美麗。就像阿甘,就像前輩們常說的一生隻幹一件事的執著,靠重複把人生描成大眼雙眼皮,高個兒尖下巴。

聰明人懂得駕馭這些伎倆,也樂於尋找投機和捷徑,笨蛋則在窮極一生,期待得到一個可以勇往直前的方向。

期望有人能給,但沒人能給,所以迷茫。

這種期望太文藝了,你若用文藝的眼光麵對當下現實,其結果自然也很藝術。比如製造夢想然後讓你破產,帶來希望然後又把你熬幹。有不少朋友常常哀歎,說自己經曆的太多了,太慘了,簡直這簡直是悲劇電影裏的橋段。

原因不是命運,而是我們誤以為,自己屬於高智的那群人,然後天天夢想,遙不可及。

哦不對,我當然要鼓吹夢想,星爺說過,沒有夢想,那人生與鹹魚有什麼不同!

大家都應該人手一個偉大夢想,萬一實現夢想的概率還是有的!

我沒有夢想了嗎?夢當然有一些,但想是不敢再想了。那起起落落的感覺,隨機蹦出的幺蛾子,雖然相當精彩刺激,也很容易導致“期待平淡”。

期待什麼樣的平淡呢?

冬天來了,外邊飄著雪花,老婆孩子在屋裏看電視,屋裏暖氣熱乎乎的……我打開悶鍋,裏麵噴香的燉菜,熏得眼鏡結了一層霧……我喊一聲:“開飯咯!”她們回應:“餓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