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皇十三年八月初一,古代的扒衣見君節,嘛,假如有這個節rì的話。
洛陽,和長安一樣都是前年古都,雖然並非是都城,但是它在四十多年前還是北魏的國都。不過他最出名的時候並不是在北魏時期,而是在東漢時期,也就是所謂的“東洛陽,西羅馬”,那是當時整個地球數一數二的大都市。
洛陽有很多事物可以說,比如說洛陽水席,再比說洛陽八大景八小景。
白馬寺,洛陽地標之一,同時也是洛陽八大景中的“馬寺鍾聲”。
不過這個時候白馬寺裏的鍾還沒有明清時代的那般出名,據說那個時候白馬寺中有一口大鐵鍾,重約5000餘斤,鍾聲特別洪亮,並且這口鍾與洛陽東大街鍾樓上的一口鍾音律一致,可以共鳴。人們往往在聽到白馬寺鍾聲的同時,緊接著洛陽城鍾樓上的鍾也響了,故而流傳著“東邊撞鍾西邊響,西邊撞鍾東邊鳴”這句話。
東漢明帝因夜夢金人,所以遣使赴西域拜求佛法,三年後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應漢使之請,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第二年,明帝昭命於雍門外興建寺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命名為白馬寺,是佛教傳入天朝後由朝廷斥資興建的第一座寺院,而也就是在這座寺廟內譯出了第一部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沒錯就是《鹿鼎記》裏那部藏著滿清龍脈的,讓神龍教教主洪安通垂涎三尺的經書。
白弘可以說是第一次到白馬寺,雖然說他穿越前去洛陽旅遊時去過白馬寺。
但依舊是第一次。
因為當時白弘去的白馬寺是元明清時代的古跡+後來整修所成的,而這座白馬寺比較後世來言,有很大的不同。
白馬寺是洛陽的地標,即便是夏天,依舊香客眾多,人來人往,很是熱鬧。
彌漫著嫋嫋香火味的大殿中,兩個人正跪在蒲團上,規規矩矩的上香——不過這隻是表麵,至少其中一人滿心厭煩,恨不得快點離開這座寺院。
好不容易上完香,兩人擠出人群,那位滿心厭煩的人大口呼吸,露出了如釋重負的表情。
身穿象牙白襴衫,頭發用一支青玉簪固定,麵如冠玉,手中握著一把扇子,一副白麵書生、翩翩君子的模樣,他身邊同樣也是一名“男子”,裝束和他相似,不過相比起來,這位“男子”雙頰通紅,大概是之前人擠人時擠出來的吧,雙眸顧盼生輝,笑起來燦若玫瑰,讓不少從“他”身邊經過的人都忍不住多看“他”幾眼,而那些以清心寡欲為生的和尚們也不時的往“他”這裏看,年紀老些的定力比較好,看的頻率比較少,那些年輕的基本每隔幾秒鍾就要來看一次,甚至還有一些定力差勁的直到現在都沒有移開目光,光顧著咽口水了。
“我說你啊,明明是你說要帶我來這裏的,結果你到當中那是什麼表情啊,佛祖之前要有敬畏之心知道麼!”
白麵書生委屈道:“這真的不是我的錯,隻是上次加冠的時候聞了三天香火味,已經有心理陰影了,我也沒想到這裏的香火味會這麼厲害啊,比上次有過之而無不及。”
“男子”同樣也大口呼著氣——胸前開始起伏,讓一旁的白麵書生很是無奈:“都說讓你穿女裝了,你非不肯,要穿男裝,可你穿男裝也就算了,連胸都不束,算什麼樣子。”
“男子”惡狠狠的瞪了一眼白麵書生:“我樂意,不行啊!你不都說了麼,千金難買爺高興!”
白麵書生用沒有那扇子的那隻手捂住了臉,呻吟道:“你是女的啊,別把‘爺’掛在嘴邊,下次說‘老娘’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