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易經的科學性(3 / 3)

愛因斯坦(1890-1955年)。對中國易經讚不絕口之時,就在發明了量子力學的玻爾把太極圖作為家族族徽。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提出的相對論(無極論),甚至光速運動時間變慢(物極必反論)。與我們中國《易經》中“象數與義理並重”(微觀與宏觀並重)是最接近、最吻合的。盡管“相對論”的比中國《易經》出現晚了數千年,但它在科學上的現實意義是易經所不及的

西方第一個從《易經》中受到啟示的是德國科學家萊布尼茨(1646—1716),他是現代製造計算機的先驅,1701年,萊布尼茨認識一名中國的傳教士白晉,當時白晉讀過中國的《易經》告訴給萊布尼茨,萊布尼茨驚訝地發現《易經》八卦如果將陽爻(—)代表1,以陰爻(--)代表0,用這兩個數可以代表任何十進製,萊布尼茨悟出了二進製。他曾明確表示:“創造中國帝國的伏羲氏在其推演的八卦中曾用二元算術(即二進製)。

諾貝爾獎獲得者查理·威爾海姆(經濟學家)評價中國的《易經》:“知識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時代,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帶給我們巨大衝擊的這次革命,實在受惠於中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易經》中包含的信息論思想,不僅啟發我們的科學家創造了計算機,而且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普遍西方人日常生活的決策指南。”

近代學者由於受易理之啟示獲得諾貝爾獎金者:

1。德國漢森堡,其論文為《測不準原理》;2。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哥本哈根學派創始人玻爾(丹麥),在看到《易經》後震驚不已,認為太極圖形象地表示了他創立的“互補原理”,並以太極圖為其族徽核心。其論文為《相生相克原理》;3。居住在西方的中國人楊振寧、李政道博士,其論文為《不對等定律》。

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J。Needdham)(1900-1995)。當時他從事研究胚胎發育的概念在科學上仍然是個盲點,他先是轉向唯物辨證法,最後他轉向了中國思想,從那以後,李約瑟便窮其畢生精力去研究中國的科學和文明。他認為《易經》是“涵蘊萬有的概念之庫。”他的巨著《中國古代科學思想史》成為西方人了解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必讀書。

1866年,奧地利神父孟德爾發現了人類生物遺傳基因總共得到六十四個密碼。和中國的太極圖、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排列組合成為六十四卦比較,六十四對染色體就好像《周易》中的六十四對卦一摸一樣。一個卦由兩個經卦組成,下麵的稱為下卦。上麵的稱為上卦,每卦可以代表不同的顏色,因此,就好像六十四種不同的“染色體”。克裏斯多朵夫·巴特克曾經說:“易經令人驚奇地接近真理,更令人驚奇的是所有地球的生命秘密同易經的結構密吻”。六十四卦象嚴格地對應著遺傳密碼中六十四個脫氧核糖核酸(DNA)密碼因子。四對鹼基(八個數)恰巧與四陰四陽的八卦吻合,而384個陰陽鍵,也與《周易》中384個陰陽爻嚴絲合縫。生物遺傳基因密碼1953年被英國的物理學家克裏克和美國的生物學家沃森得到證實。這兩個科學家共同發現了DNA的物理結構,它的構造很像一個分子組成的螺旋梯,以酸基長鏈為主體的螺旋梯再把鏈條梯子轉成為雙螺旋。由此更加可以看出,分子的構造和我們的太極圖是多麼相似。但我們的祖先發明的太極圖比分子構造的研究早了七千多年。

以上可以看出易學是唯物的,辯證的,是科學的,它的宇宙觀,時空論,整體論,方法論是當代自然科學,特別是潛科學發展的思想基礎和理論依據。以上說明了八卦用於預測具有科學研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