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信息化戰爭概述(2 / 3)

總之,核武器的發展不僅影響了一個時代,而且給整個軍事領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包括戰爭形態演變和作戰方式轉變。處於國際輿論的巨大壓力和有核國家的自身利益,核武器繼續投入實戰運用受到了最大限製。在未來信息化戰爭複雜的軍事對抗中,由於核戰爭具有毫無節製的“毀滅一切”的缺陷,交戰雙方在通過謀求“信息優勢”來擊敗或癱瘓對手時,產生敵方難以容忍的破壞性後果時,可能會引發突破最後的“核底線”,使得戰爭進入核武器的毀滅程序中,因此核武器仍然會影響、威懾雙方的決策,而信息優勢的奪取可能在核威懾下難以施展。於是,核威懾便成為和平時期遏製戰爭的“王牌”,核陰影下的信息化戰爭在獲取“信息優勢”的過程中,又必須小心翼翼地控製著各種軍事行動的進程,以防失控引起核大戰。

由此可見,核威懾作為一種軍事手段,能和其他軍事力量一起防止或阻止世界大戰的發生,正因為如此,進入信息時代的基本戰爭形態應是在核威懾下的信息化戰爭。

2.大量使用信息化高技術武器裝備

在信息化戰爭中廣泛使用各類信息化高技術武器裝備,其突出特點在於信息技術(傳感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起主導作用,並具有智能化、網絡化、一體化的優勢。在信息化戰爭的需要牽引下,具有先進空戰和防空反導能力,海上機動作戰能力,陸上機動作戰能力,遠、中、近程精確打擊能力,自動化作戰指揮、控製、通信、情報能力,電子戰、信息戰能力,戰鬥保障能力和核威脅能力的武器裝備構成高技術兵器的主體,包括:精確製導武器、高度電子化武器、人工智能武器、隱身武器、天基武器、核武器等。這些高技術兵器正在走向立體化、信息化、精確化、無人化、輕小型化、合體係化,它們的發展和運用導致了軍事理論、軍隊體製編製、軍事訓練發生一係列新的變化。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進步,這種影響將更加激烈。

信息化高技術武器裝備達到聯合、控製、精確、快速。電子信息技術出現之後,為信息化武器裝備提供了一些特殊的功能,比如C4ISR係統可以作為“黏合劑”把不同類型、不同軍種、不同地域的武器裝備和作戰係統連接為一體,把原本分散配置的兵力兵器融合在一起,從發現目標到打擊目標實現了一體化,從而達成現代的聯合概念。隨著武器裝備複雜程度的提高,軍隊編製體製越來越複雜,作戰地域和作戰空間越來越廣泛,從過去的單維空間發展到多維空間,作戰地域也更加廣泛,指揮員要對多維空間和廣闊地域部署的兵力兵器進行控製,計算機的快速信息處理功能,把參謀人員和指揮人員從繁重的搜集情報、計算數據、抄寫和轉發電報、手工標圖等日常戰勤事務中解脫出來,使之集中精力於謀略的運籌、戰法的創新和敵情的分析判斷。信息化武器裝備實現互聯、互通、互操作之後,數量很少但素質更高的指揮員和參謀人員便可控製大量分散部署的兵力兵器,大大提高了作戰效能和指揮決策的速度。精確製導武器是軍事強國新軍事變革中武器裝備戰略轉型的首選武器,成為高技術戰場武器的主角,具有命中精度高,可實施遠、中、近程精確打擊,作戰效能高,可以確保大規模高強度空襲成功。信息化武器裝備的快速,得益於機器製造技術、作戰平台的高技術化,C4ISR係統的一體化,達到能耗降低,速度提高,動力性能良好,實現了互聯、互通、互操作,在速度上實現了實時和近實時。

3.戰場空間多維一體化

任何戰爭都發生在一定空間內,伴隨著戰爭形態的不斷發展,戰場空間不斷拓展。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戰爭手段較為簡陋,作戰方式簡單,作戰雙方往往以密集方陣形式進行“點對點”的對衝。這時的戰爭在空間上表現為一維性。熱兵器時代的戰爭中,交戰雙方在較寬的正麵和較大的縱深進行作戰,戰爭在多方向進行,戰場呈平麵二維性。機械化戰爭中,隨著坦克、飛機、軍艦的出現,軍隊的成分發生了變化,除陸軍、海軍外,空軍應運而生,將戰場空間一下子由平麵二維擴展為空間立體三維。

信息化戰爭總體上將呈現出空間不斷擴大的趨勢。戰場空間,已不是傳統的敵我雙方交戰區域,而是現代社會人類活動所能達到的所有空間。陸地,是人類戰爭有史以來的主戰場。隨著技術的進步,人類逾越空間的手段增多、能力增強,地麵戰場的地位與作用有所下降。但是,陸地戰場在信息化戰爭中並非無足輕重。海上戰場和空中戰場,由於信息技術的不斷物化、權益觀念不斷加強,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都是敵我雙方激烈較量的主戰場之一。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太空戰場日益成為繼陸、海、空戰場之後的第四維有形空間。近年來,世界主要軍事強國已越來越重視太空武器在戰爭中的運用,太空必將成為未來信息化戰爭的新的製高點。電子信息領域是信息化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子信息領域的較量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的一些戰爭中,最初表現為電磁頻譜範圍內的較量,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戰場圖像、聲音等原先的模擬信息也逐步實現數字化,戰場通信逐漸走向信息的數字化、手段的網絡化。因此,計算機領域的對抗也已成為目前信息化戰爭中電子信息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對抗是網絡進攻和網絡防禦的總稱,是指最大限度地破壞敵方計算機網絡係統,並有效防止己方計算機網絡係統遭敵破壞而采取的信息作戰行動,是信息對抗在計算機網絡空間的具體體現。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和人類社會對信息網絡依賴性的增強,而網絡對抗也就成為現代戰爭的一種全新的、不可或缺的信息攻防手段。

可見,信息化戰爭的戰場空間由陸、海、空、天“有形”空間發展到電磁、網絡“無形空間”,呈現明顯的多維化特點。

4.信息化戰爭體係對抗突出

以體能占主導地位的冷兵器時期,戰爭表現為近距離格鬥;以物質能占主導地位的熱兵器時期,戰爭表現為平麵火力對抗;以物質能向化學能轉變的機械化時期,戰爭表現為大兵團立體對抗;以信息為主導地位的信息化時期,戰爭則表現為體係與體係的對抗。集中體現在運用具有一定規模、相互作用的行動實體,依托網絡化的信息係統和大量高技術武器裝備,在物理域、信息域和認知域進行的體係對抗。戰爭不再是線式可疊加,在單一作戰力量、武器平台之間進行,而是以非線性的樣式呈現。

以往的戰爭時代,由於受物質技術條件的限製,作戰體係的構成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難以達到理想的緊密程度,部隊之間、武器裝備係統之間處於隔離狀態,嚴重阻礙了整體作戰效能的發揮。戰爭實踐表明,龐大的軍事力量如果沒有完備的作戰體係來聚合,即使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和精銳力量,也難以發揮應有的效能。信息化條件下,可以構建“要素通聯、效能融合、運行順暢”的作戰體係,為體係對抗提供了物質基礎。實現各作戰平台、作戰要素、作戰係統、作戰單元等實體高度融合,形成諸軍兵種整體聯動,從而打破妨礙信息高速流動、實時共享和資源優化的各種壁壘,使各軍兵種內部及相互之間的感知、指揮控製和機動、打擊、防護、保障等係統融為一體,各個作戰單元、各類武器係統實現互聯、互通、互操作,形成整體對抗力量,進而促進作戰方式由以往“單打獨鬥”式的對抗向體係與體係的對抗轉變。

網絡化的信息係統,是指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戰場感知、信息傳輸、指揮控製綜合網絡,通過它可有效地對作戰諸要素鏈接為一個整體,以便更好發揮作戰的整體效能,它的形成,能夠按照“部署分散、效能聚合”的原則,實現諸軍兵種間的信息實時共享,作戰力量的融合無需再強調形式上的重組和空間上的集中,實時實現不同空間作戰力量單元和保障力量單元的行動銜接與效能聚合,形成體係對抗。當前,最為典型的網絡化信息係統是美軍的C4ISR係統。未來具有廣域分布、無縫鏈接、隨機組合、動態開放等特點的網絡化信息係統,將會加速作戰向體係對抗方向發展,並將進一步提升體係對抗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