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軍事高技術概述(2 / 2)

3.對作戰行動的影響

作戰空間增大。不光是同一作戰單位的任務,正麵、縱深大於以往作戰,而且空中的支援和防護一般可分為超低空、低空、中空、高空,超高空以及高天(外層空間)6個層次。從幾萬米高空擴大到幾百公裏的外層空間。

作戰行動的突然性增大。在謀略思維上能夠跳出常規,在複雜的戰爭現象中,尋找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之點,在謀求突然性的優勢中居主導地位。但是指揮決策的快速性和作戰行動的快速性,無疑有助於突然性的達成。而後者,在高技術戰爭中是司空見慣的。

殺傷破壞程度空前殘酷。既有大麵積殺傷武器,又有精確製導的殺傷點狀目標的武器。點麵結合,破壞麵積大,殺傷目標準,對人類帶來的災難超過以往。如果高能激光武器使用於戰場,對其破壞殺傷力目前還沒有找到抗禦的方法。戰場探測器材十分發達,凡是暴露的目標,一般都可偵知,凡是偵知的目標,一般都可摧毀。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存戰場上的有生力量是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如果進攻者不能在衝擊前對防禦一方進行十分有效的壓製,那麼防禦者就有可能在瞬間將暴露的進攻軍隊予以毀傷,而將在此以前的損失和消耗撈回來。克勞塞維茨說防禦是較強的作戰形式,在高技術戰爭中這句名言將再次得到證實。

電磁頻譜的鬥爭更加激烈。這方麵的鬥爭不單單是像以往那樣主要反映在幹擾和反幹擾方麵,除了幹擾反幹擾的鬥爭外,還將反映在偵察反偵察、製導反製導、C3I係統與反C3I係統等方麵。高技術戰爭中,雷達是雙方很注目的目標。電子幹擾對方製導係統也將日益重要。破壞對方的指揮控製係統更有積極意義。電子壓製鬥爭是火力壓製的前提,否則,很難保障火力壓製的效果。所以電磁環境的優勢往往伴隨著勝利。

4.對指揮的影響

由於衛星技術和其他遙感遙測技術廣泛使用於軍隊指揮係統,獲取戰略情報和戰場情報已不是十分困難的事;由於電子計算機成為軍隊指揮的重要工具,大大提高了對信息的儲存、處理能力;而使用激光通信、光纖通信、傳真通信和數據通信等手段,通信的可靠性和適時性提高了。自動化的指揮控製係統使軍隊指揮既快速又準確,尤其運用人工智能專家係統,可以提出決策建議和行動方案供指揮員選擇參考,作出最佳抉擇。以高技術為支撐的C3I係統,可供戰略指揮(全國、全球、甚至外層空間)使用,也可供戰役、戰鬥指揮使用,甚至單艦、單機、單車、單兵都可使用。這就要求指揮員和參謀人員必須既是軍事專家,又是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熟悉自動化指揮程序和具有運用指揮設備的知識與能力。

5.對後方保障的影響

高技術戰爭的極大消耗量對後勤保障提出了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供應補給量與消耗量要成正比,要以極大的供應量來保障高技術戰爭的極大消耗量。假設消耗量為N,那麼供應量應大於N。隻有這樣,才能保證戰爭的持續進行,如果供應量小於消耗量,那就要影響戰爭的進行,甚至發生糧盡彈絕的危險情況。做到及時大量的供應補給,要掌握四個環節:①預見和準備。對一場戰爭的可能消耗情況,預先要有足夠的估計,並據以作充分的準備。如作好各類物資彈藥油料等的預先儲備等。②有充足而可靠的輸送力量。根據戰爭的進展情況和各作戰方向、作戰地域的消耗情況,能夠及時地組織輸送力量,迅速地將所需物資送到。③現代化的多種輸送、管理手段,包括兩個方麵,一是多種輸送手段,如鐵路、公路、飛機輸送,或人力獸力輸送。二是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掌握戰場上消耗情況,控製輸送力量,保障重點方向、重點物資的籌劃和供應。④有應急措施和掌握預備力量。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問題是當出現“失著”時,有裕如的應急措施,手裏有預備力量可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