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處於近年來的較好時期。中國與美國關係是中國對外關係中重要而複雜的一對關係。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人口大國,兩國關係在維護地區和國際穩定方麵有著關鍵性作用。對中國來說,中美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中國周邊安全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政治、安全利益。“9·11事件”後,布什政府認識到,在反恐、核不擴散等安全問題上都離不開中國的合作,必須尋求與“中國建立建設性關係”。同時,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作為兩大經濟體的相互依存性增強,尤其在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打擊跨國犯罪、維護世界局勢和平穩定等方麵有著重大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潛力,雙方合作加深,關係不斷改善。美對華政策也因此而明顯回調,表現出尋求合作而不是對抗的基本取向,使中美關係處於近年來較好的時期。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進一步深化。俄羅斯是中國在歐亞大陸上最大的鄰國,在中國的安全環境中居於特別的地位。近幾年來,中俄從“睦鄰友好、互利合作關係”、“建設性夥伴關係”發展為“平等互信、麵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俄4300千米的漫長邊界,98%以上已得到法律確認和正式劃定,消除最容易引發兩國爭端的潛在因素。同時,中俄兩國在維護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推動多極化進程、解決地區熱點問題等領域有諸多的共識,雙方的合作富有成效。
中日關係大局穩定。中國與日本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國,良好的雙邊關係符合兩國的利益。在長期的曆史交往中,雙方基本形成了政治對話和安全磋商機製。兩國領導人也始終強調要保持兩國關係的協調和合作基調。中日作為東亞地區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在經濟領域對於推進亞洲“自由貿易區”構想和建立“亞洲貨幣基金”有著共同的利益和訴求,在安全方麵都希望本地區保持和平穩定並願為此發揮積極作用,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的協調與合作日益增強,兩國關係總體保持發展勢頭。
中歐關係發展前景廣闊。中國與歐盟雙方不存在根本的利益衝突,在推動國際格局多極化方麵目標一致,這給雙方關係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廣闊的空間。冷戰結束以來,歐盟相繼出台了幾個對華關係文件,雙方還通過亞歐會議進行高層接觸。2003年,歐盟再度推出其對華政策戰略性文件——《走向成熟的夥伴關係——歐中關係中的共同利益和挑戰》,強調雙方應在“成熟夥伴關係”的基礎上尋求共同利益並迎接共同挑戰。中歐關係正合拍共舞。
中印關係改善步伐明顯加快。中國與印度兩國都是亞洲大國,兩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1/3。隨著國際和地區形勢的變化,中印兩國認識到,改善與發展雙邊關係符合雙方的安全利益。特別是印度國內對中國看法的改變,為中印關係的改善提供了機會。由於中印雙方在國際戰略格局問題上看法相似,都主張建立一個多極化世界,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堅持以兩國共同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處理國際問題,因此,中印關係正朝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其次,亞太地區安全合作的不斷深化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富有預見性的地區安全環境。冷戰結束以來,特別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亞太地區的多邊合作呈現出新的發展麵貌,地區主義的觀念逐漸得到各國的接受。各國政府也開始調整政策,積極開展在地區層麵的協商與合作,這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地區國家間的猜疑,降低了潛在衝突爆發的可能性,有力地改善了中國的安全環境。同時,中國也改變了過去重視雙邊關係、對多邊安全合作保持距離的保留,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地區合作的潮流中來,也使得中國在維護自身安全環境方麵更加自信。
1996年4月建立的“上海五國”會晤機製,到2001年6月發展成“上海合作組織”,組織的職能也由初期的解決邊界問題逐漸擴展到安全、經濟等領域。2002年,上海合作組織第二次元首會議簽署了《關於地區反恐怖機構的協定》等三個重要文件,並決定盡早製定相應的多邊綱要,簽署必要的多邊合作條約和協定,定期召開五國執法、邊防、海關和安全部門負責人會議,為聯合打擊“三股勢力”提供了新的渠道。通過“上海合作組織”,中國不僅維護了西部地區的穩定,也為新安全觀找到了更多的支持者。
中國與東盟的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合作機製不斷完善,合作程度不斷加深,有力地驅逐了東盟國家中的“中國威脅論”,提高了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相互信任水平,從而改善了中國東南方向的安全環境。
亞太經合組織持續發展。經過十餘年的發展,亞太經合組織已成為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政府間經濟合作機製,並將合作領域由初期的以經濟和貿易兩大框架為主逐步擴展到安全領域,為亞太地區國家開展合作與對話提供了重要舞台。“9·1l事件”後,亞太經合組織開始增加了對安全事務的關注,如在外長會議上討論東帝汶問題,發表反恐聲明等。亞太經合組織的發展完善對於有效打擊恐怖主義、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和維護地區安全無疑將發揮積極影響。
近年來,中國周邊熱點普遍降溫,周邊安全形勢繼續向有利於中國和平發展的方向發展。隨著中國“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的深入推進,以及多邊安全合作機製的進一步穩固,中國周邊形勢總體上將繼續趨於平穩。
(二)中國安全環境中仍存在隱憂
當前,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中國正麵臨著一個增強和發展國力的戰略機遇期。總體來看,中國當前的安全環境是處於曆史上較好的時期,但也存在一些隱憂。特別是中國所處的亞太地區,潛在矛盾與衝突較多,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的暗流仍然存在。
亞太地區形勢相對穩定,短期內不至於發生牽動全局的戰亂,外敵大規模入侵我國的可能性基本排除,國內形勢穩定,我國周邊安全環境獲得重大改善。但是,周邊地區一些固有的矛盾沒有完全解決,影響和平安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我國周邊安全仍麵臨不同對象和不同程度的威脅。對我國周邊環境麵臨的威脅與挑戰,仍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和審慎對待。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做好工作,以防不測。
1.美國對我國安全的綜合性的威脅
美國從地理位置上講與我遠隔萬裏,但對我國安全的影響卻近在眼前。中美關係像天氣一樣,時有變化。美國曾經對我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並與我國進行過戰爭較量。中美建交後,兩國實現了關係正常化。但從美國的國家性質、戰略目標、特別是兩極格局終結後的政策走向來看,無論是遏製派還是接觸派,其實質都是企圖延緩中國上升為世界強國地位的速度。為此,美國對我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麵,處處製造事端,甚至鼓動、唆使我周邊國家與我對抗,從而成為我國周邊安全環境中對我威脅最大的國家。
(1)政治上,加緊實施“西化”、“分化”戰略
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全球霸權主義國家,冷戰結束後,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進一步膨脹,企圖以經濟實力為後盾,打著“民主”、“自由”的幌子,采取軍事威脅、政治滲透兩手並用,實現其獨霸世界和“消滅共產主義”的野心。美國統治集團認為,社會主義中國日益強大終將對美國的利益構成“威脅”,美國視我為其稱霸的主要障礙,明確將我列為2015年後美全球戰略對手之一,因而始終對我懷有敵意。其對華政策的實質是誘壓兼施,兩手促變,歸根到底是企圖最終將中國納入西方體係。政治上,美將繼續利用台灣、西藏、人權等問題對我進行牽製,加大西化、分化的力度。經濟上,企圖按美國的模式將我納入美主導的世界經濟體係,在攫取經濟利益的同時加強對我經濟滲透、控製與打壓。
(2)軍事上,對我全麵遏製和防範
美國是世界頭號軍事強國,近年來,利用其絕對的經濟和軍事優勢,加緊在我周邊地區投棋布子,對我進行預防遏製的戰略部署。通過強化軍事同盟和對我周邊國家進行軍事滲透,逐步縮小對我軍事包圍圈。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出現的美售台武器、“銀河號”事件、“小鷹號”事件、美航母編隊幹擾我演習、用導彈襲擊我駐南大使館、海南島撞機等一係列事件可以看出,隨著美全球戰略的逐步推行和對我軍事部署的完成,美利用軍事手段對我進行牽製、打壓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一旦我被迫用武力解決台灣、南海等問題,美國必然進行軍事幹涉。在我麵臨的可能對手中,美對我構成的威脅是最大的、全局性的,也是長期的。我國安全方麵麵臨的問題幾乎都有美國的背景,禍根大都在美國。
布什執政後的對華政策不僅比克林頓強硬,而且大有改變尼克鬆以來美國對華政策基調之勢。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多次明確提出,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上的競爭對手,並有軍事戰略重點由歐洲移向亞洲的趨向。
(3)利用台灣問題進行戰略牽製
近年來,美國更加明目張膽地推行實質上的“一中一台”政策,暗中支持“台獨”活動,其目的就是將台灣問題作為牽製中國的重要戰略籌碼。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和政策,是我實現祖國統一的嚴重障礙,也是可能誘發台灣政局動蕩的重要根源。軍事上,以提供先進武器為標誌,擴大對台軍售。1994年4月28日,美國國會通過了《1994和1995財政年度對外關係授權法》(4月30日經總統簽署生效)。該法案首次以國內立法的形式提出《與台灣關係法》的重要性優於“八·一七”公報,從法律上解除了美對台出售武器的限製。這個時期,美售台武器的特點是交易額大、種類齊全、性能先進,旨在全麵加強台灣防禦能力,特別是海、空防衛和近海反封鎖能力,提高台灣陸軍的快速、機動和抗衡大陸傘兵的反應能力。具體來說,一是售台武器金額成倍增長。1990年,美售台武器金額為6.6億美元,1993年猛增到64.3億美元,增加了近10倍。據美國《武器貿易新聞》月刊報道,1990—1996年的6年間,台向美采購的武器裝備價值達83億美元,是美國的第二大武器出口地。二是售台武器性能先進。1992年9月,老布什政府宣傳向台出售150架F-16A型和B型戰鬥機,從而解除了長達10年之久的禁令。克林頓執政後,售台武器比其前任有過之而無不及,武器種類從導彈到控製雷達、遠洋掃雷艦等,品種繁多。三是轉讓先進技術,協助台灣發展先進武器。台灣陸軍M-48H“勇虎”式主戰坦克被台軍方宣傳為美台合作與美國協助的“結晶”。美台還加強軍事合作和人員交流,以提高台在偵察、監視、預警等方麵的軍事技能。
小布什上台後,決定對台出售40億美元的武器,其中包括進攻性武器的潛水艇。這是1992年老布什對台出售60億美元武器以來最大的一筆對台軍售。布什曾經對新聞界說,他將“不惜任何代價武力保衛台灣”,而後因引起各界恐慌而又補充說“不會改變一個中國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