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淨的大海,是一個人生命升華的地方;一個曆盡苦難、勇於承擔苦難、極富自我犧牲精神的人,怎會在這樣美麗的地方死去呢?神話固然荒誕,但卻是最質樸的人生信仰。而這個故事引起我思考的是,這裏的百姓似乎並沒有執意追究負心人蔡伯喈的責任,也無意像高明那樣為蔡伯喈作辯護。在他們眼裏,封建官場產生像陳世美一樣忘恩負義的人物是常態,所以更需關心受苦受難的人,他們相信一個勇於承擔孝道、心靈善良的人,一定會有美好的結局與靈異的力量。這塊土地的生民,是最現實的,又是超現實的;他們不掩飾社會的殘酷,但不放棄對最純粹最良善生活的向往,如同他們熱愛純淨的大海一樣。想起元代趙孟頫手書的《大瀛海道院碑》,文中他這樣評價象山:外際乎天,內包乎地,三旁無垠,而下無底者,大瀛海也。其地賈舶絡繹,東望日本,南走天台,世傳為神仙安期生之屬往來之地也,故其民好仙道,而其鄉曰遊仙,別稱瀛洲。
據說建於宋代的彌陀寺裏的這個趙五娘殿,至今香火旺盛。遠近一帶的人都非常相信趙五娘的靈驗,因為受苦的人對苦難者是有求必應的;連台灣香港的信徒也常來祭拜。
鬆蘭山沙灘前前後後有6個沙灘相連,仿佛金色的珍珠穿成一線,南北長約5公裏,是華東地區最大的陸岸沙灘。山海之間,古老的抗倭兵寨,明代的遊仙寨、道教聖地太極坡等舊跡,與無數故事,散列其間。海上橫列著9座詩情畫意的小島。據說南沙灘外大洋嶼島,是一個可以持槍狩獵的旅遊景點,有專業狩獵指導員。如果在凶猛的獵狗帶領下,追逐海島上的野獸,或許會有一種奇特而原始的味道。
回到學校,偶然間再讀高明《琵琶記》。《琵琶記》的曲詞寫得非常好,摘錄“糟糠自饜”中五娘的一段唱詞:“嘔得我肝腸痛,珠淚垂,喉嚨尚兀自牢嘎住。糠!遭礱被舂杵,篩你簸揚你,吃盡控持。好似奴家身狼狽,千辛萬苦皆經曆。苦人吃著苦味,兩苦相逢,可知道欲吞不去。”由吃糠的苦,聯想到糠曆經礱、舂、篩、簸磨難的苦,想到自身被遭棄的苦。李贄評點此曲時說:“一字千哭,一字萬哭,可憐!可憐!”嗬,人世間的悲苦,與大自然的飄逸,真有天壤之別啊。
(文/汪婭、程芳圓)
邊走邊讀
【《滿紙煙嵐》】作者餘誌剛,象山作家,長於散文創作,《青鳥》一文曾獲《飛天》雜誌嘉獎。《滿紙煙嵐》收入了他近年創作的34篇曆史文化散文,這些散文表現出作者對中國文化史熟識的廣度與思考的深度。特別喜歡文中敘及的一些曆史軼事,常聞所未聞,開人眼界,啟人心智,葉文玲稱“舉起了浙軍散文的一麵旗幟”。另有散文集《餘誌剛散文》。
【《青衫猶濕》】也許是這塊土地魅力獨特所致,象山人愛描寫自己的鄉土。張利良的《青衫猶濕》,就是這樣一本滿溢鄉土之戀的散文集。在這位鄉野書生充滿悲憫的眼裏,一個菜場、一隻蝴蝶、一座碼頭等等都充滿溫情。讀這些回憶性的文字,可以讓人感悟農耕文明特有的詩意。
【《陌上輕塵》】作者賴賽飛,1963年生,象山鶴浦鎮人。善於用優美細膩的語言表現象山的風景、民俗。她的作品是對象山風情的一次梳理,可以感受與城市生活不同的鄉野純情之美。賴賽飛出版過《陌上輕塵》、《鄉村如風》、《休閑象山——八百裏黃金海岸》三部散文集。
【《潮煙人家》】作者史奇山,象山作家。散文集《潮煙人家》,文字本色,較為全麵地展現了漁家風情,展現了象山石浦一種單純淳樸粗獷原生態的美。其中記錄的不少漁民軼事、曆史掌故,如聽民間傳奇故事,饒有趣味。他的作品常常圍繞石浦古鎮這個文學富礦,如長篇小說《碧血小島》、《花轎夢》,散文集《漁港石浦古城》、《鄉情遠逝》等。
【《另一隻翅膀也在飛》】作者蔣璐蔚,16歲(2009年)加入寧波市作協,寧波最年輕作家。這位聰穎的女孩,新新作家,沒有上過正規的學校,在母親的指導下用3個月的時間創作了一本40萬字小說《另一隻翅膀也在飛》,講述青春少年的困惑。女孩給自己取了一個充滿鄉土感的筆名,叫船槳嚕微。讀她的文字,能夠感受到對大海對人天性的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