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3 / 3)

一把火,就把房子燒了。有人嘀咕,布花是不是瘋了?你們看她的眼神,不對勁呀?八成是魔怔了。

從縣城到A基地所在的龍城,路途雖不太遠,但悶罐火車走走停停,用了近將一天一夜的時間。

接兵幹部差不多每個人都捎帶著幾個紙箱子,讓新兵幫提著。裏麵無非是一些當地的土特產,香煙、燒酒、大棗、香菇、幹筍什麼的。布小朋注意到,似乎隻有康文定沒有這樣的箱子。康副連長不抽煙,也不貪杯,更不愛占小便宜,這讓布小朋和新兵們對他心生敬佩之情。

A基地處在龍城的南郊,占了好大一片地,有上百棟建築,好大的操場,好大的氣派。但是這一年的新兵們暫時還不能住到基地本部,新兵團設在離基地幾十公裏外的郭鎮,那兒是一個老營房,每年當做培訓新兵之用。

布小朋分到了新兵三連。同來的新兵都打散了,分到了各個連,不少各個地方來的兵補充進來,組成了一百二十人左右的新兵三連。宣布連隊幹部名單時,布小朋聽到,康文定擔任副連長。也就是說,自己還可以和康文定在一起,這讓布小朋心裏比較踏實,畢竟他是康文定一手帶來的,如果沒有康文定,他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家鄉的土地。

康文定把新兵們帶到營房,就不見了人影。布小朋分到了二班。班長說:“康副連長回城裏洗澡了,他愛幹淨,窮幹淨,三天不洗澡,就受不了。”班長是個老兵,專門抽來帶新兵的,兵齡、年齡都超過康文定,言語中對康副連長流露出不屑,說,“就康文定這德性,如果不是靠他老子,憑他那點本事,給我提鞋我都不要。”

到部隊後的第一頓飯,是晚飯。一百多號人先是稀稀拉拉地集合,然後站在寒風中,聽領導講話。講話的是副指導員,他自我介紹說,他叫王新亮,山東人。他先講了一段,大意是讓大家遵守紀律。他說:“大家剛來部隊,對紀律這個詞還不熟悉,”他舉例說,“紀律就是十字路口的紅綠燈,紅綠燈不是限製大家的,而是保護大家的,要是沒有這個,馬上就得交通癱瘓。”他這麼一說,大家都聽明白了。布小朋想,部隊的領導講話水平就是高。王副指導員緊接著講道:“除了遵守紀律,還有一件事需要注意:不要浪費。”他說,“我們軍人,花的每一分錢,我們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軍費,軍費是從國庫裏撥給的,其實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它包括我們這些人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勞動成果,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咱當兵的人,都要靠軍費養著,所以軍費就是咱的親爹親娘,咱的衣食父母,所以,一粒米、一棵菜都不能隨便浪費。”王副指導員講得入情入理,布小朋不由想到了姐姐布花大冬天下田勞動的情景,他記住了王副指導員的這些話。

晚飯吃麵條。百十號人,都湧到放在地上的四個大桶那兒撈麵條,場麵有些亂。布小朋因為坐火車暈車,頭昏沉沉的,沒有食欲,就躲在後麵,沒有上去搶。王副指導員注意到了他,過來問他:“你叫布小朋吧?”他說:“我是。”王副指導員說:“康副連長剛才進城之前說起過你。像你家這種情況,當兵不容易,好好幹。”他心裏一熱,頭也不覺得暈了。打上麵條的所有新兵都端著滿滿一碗,找凳子坐下,狼吞虎咽地吃。王副指導員又說:“吃麵條有竅門的,你以後注意,上去先打半碗,趕緊吃,然後再打滿滿一碗,慢慢吃,基本就可以吃飽了。那些一上去打一大碗的人,等他吃完回來再打,就會發現,麵條已經沒了。”

王副指導員教給布小朋的這個辦法果真管用,後來他屢屢使用這個辦法,確保比一般人多吃半碗。他身材雖不高,但有股蠻勁,飯量也大,布花以前就曾說過:“就你這肚皮,我可管不了你一輩子,你得自己找飯碗。”

新兵團條件差,睡的是大通鋪,每班一個房間,十二個人頭挨頭。班長命令全班剃了光頭,到了晚上,十二個光腦袋亮溜溜的一字排開,著實讓人忍不住想發笑。和布小朋鋪麵緊挨著的孟廣俊講了個笑話,說是解放前,一群長工住大通鋪,半夜,一個長工夢遊,他拿起一把切瓜刀,敲敲一個腦殼,說這個不熟,又敲了一個,說這個也不熟,他挨個敲下來,終於敲到一個“熟的”,說就開這個,舉刀就要砍。被敲的人醒了,大喊:“哎哎,我這個也不熟!”

孟廣俊講到這裏,大夥都笑了。歲月艱澀,大夥難得笑一回。班長聽出了問題,問:“你們誰有夢遊的毛病?”沒人吭聲。班長還是不放心,晚上睡覺前,命令所有人,把身上的刀子交給他,包括很小的水果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