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周瑜的舉薦(求訂閱)(3 / 3)

孫權在聽聞了周瑜的進言之後,對於周瑜所說的內政人才也是不免起了好奇之心。

畢竟周瑜的名就在這裏,能得到周瑜稱讚的人又豈會是庸才。

更何況,周瑜所舉薦的還是內政人才,這更是讓孫權的心中期待不已。

他與自己的大兄孫策不同,因為不常領兵,反而更喜歡玩弄權謀之術,便是清楚的知曉,想要發展一地,其治下想要清平,內政則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要素。

畢竟,若是內政不行,糧草不濟,他又拿什麼來當做自己立身於亂世的資本。

而沒了立身於亂世的資本,那麼分分鍾就會人所吊打。

很快,滅亡就會降臨到其頭上。

所以在得知了周瑜為了將自己舉薦的人才能夠立刻出任而親自出馬相請的消息之後,孫權很快便是同意了其請求,命其盡快將舉薦的人才帶來。

雖然此時陸遜還沒有帶回朝廷的封賞,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一郡太守肯定是跑不了的。

而身為一郡太守,那麼開府建衙又有何不可。

現在本就是亂世,誰又會真正的在意,開府建衙之人究竟到底有沒有其資格。

更何況,雖說朝廷封賞的隻是一郡太守,可誰都知道,這江東之地真正的掌控者是何人,又怎麼會真的在乎有沒有違製呢!

臨淮東城縣內的一處莊園之中,周瑜正坐在書房之中,緩緩的喝著茶湯,而坐在其桌案對麵,主位之上的男子則正是他此行的目標。

瞥了一眼坐於自己眼前的男子,周瑜的眉梢微微的緊皺:“子敬,可否幫我?”

被周瑜喚為子敬的魯家家主在聽聞了周瑜的話語之後,不由的覺得好笑,對著周瑜調戲了一句:“你美周郎智謀無雙,竟也有需要幫助的時候?”

聽聞了魯肅之言,周瑜卻是搖了搖頭,歎息了一聲,沉默不語。

要說起周瑜與魯肅的相交,還得從周瑜任居巢長之時說起。

東漢末年之時,宦官專權,橫征暴斂,各路世家皆是瘋狂的兼並土地,使得其農民大量逃亡,成為流民。

在這種民不聊生的情況下,於中平元年,張角率領著太平教爆發了黃巾起義,至此,漢室王朝受到毀滅性的打擊,也同時把漢室王朝的虛弱暴露在了天下豪傑的麵前。

這也使得漢室王朝在其後來,迎來董卓之患以及李傕、郭汜之亂。

東漢王朝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封建割據勢力不斷擴大,群雄四起,天下大亂。此時的魯肅不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舍錢財,賣出土地,以周濟窮困,結交賢者。為此,深受鄉民擁戴。

當時周瑜任居巢長,聞魯肅之名,帶數百人來拜訪,請他資助一些糧食。當時,魯肅家裏有兩個圓形大糧倉,每倉裝有三千斛米,周瑜剛說出借糧之意,魯肅毫不猶豫,立即手指其中一倉,贈給了他。經此一事,周瑜確信魯肅是與眾不同的人物,主動與他相交,兩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時公孫僑和季劄那樣牢不可破的朋友關係。

劉子揚是魯肅的好友,寫信給他,信中說:“當今天下豪傑蜂起,憑你的資質才幹,尤其適宜於當今社會形勢。你還是趕快回去接走老母親,不可滯留東城。現今鄭寶這個人,在巢湖擁有一萬多兵眾,占據富饒的地區,廬江郡許多人都前往依附他,何況我們這些人。看他的趨勢,還會廣聚更多的人眾,機不可失,你應該速去那兒。

正巧周瑜已經把魯肅的母親接到了吳郡,魯肅去見他,把劉子揚的建議和自己的打算都對他說了。時孫策已經去世,孫權仍住在吳郡。周瑜勸魯肅留下來,他說:“過去馬援答複光武帝說過,‘當今時勢,不僅君主可以選臣下,臣下也可以選擇君主’。如今孫權親信賢人智士,接納奇才異能,況且我聽說古代哲人的神秘論證,接承天命替代劉氏者,必定起於東南,推算曆數觀察形勢,最終會造建起帝王基業,與天命相符合,也正在東南。現在正是有識有誌之士歸附英傑的時代。我正領悟到這個道理,你不必把劉子揚的話當作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