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周瑜的舉薦(求訂閱)(2 / 3)

也由不得曹操會有此懷疑,畢竟曹操的心中清楚的知曉孫權的野心。

對於一個薄恩寡義之人來說,為了能夠實現自己心的野心,對著自己的至親出手,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他對於孫權的忌憚遠遠地要高於孫策。

畢竟對於孫策這種人來說,他們隻喜歡直來直去,不善於使用陰謀詭計,他們唯一善於的便是攜取大勢,一路碾壓。

所謂的王道,便也就是這般做法。

當昨日陸遜離開了司空府的時候,曹操便是將自己心中的決定對著郭嘉說了出來。

他原以為郭嘉在聽了他的安排之後,畢竟會附和同意,卻是不想被其否決。

郭嘉僅僅隻是搖了搖頭,對著曹操說了一句便是瞬間令其將心中的決定推翻。

“主公是想讓其收買人心嗎?”

也許乍一聽起來,感覺是令人毫無頭緒,聽得雲裏霧裏,可是曹操又哪會聽出郭嘉口中的隱含的意思。

畢竟曹操也不笨。

若是曹操笨的話,他早就在孤身刺董的時候便已是沒了性命,又哪裏能走得到今天這番地步。

要知道,此刻的曹操可謂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天然便是占據著大義。

很多時候,曹操需要得僅僅隻是一紙詔書,就如此刻一般。

至於郭嘉為何所言,其曹操的決定是想讓孫權收買人心,這便也是涉及到了孫家的出身。

據孫堅自已所言,其祖上乃是兵聖孫武!

然,其孫堅一家卻是居住在吳郡之地,卻不免讓人懷疑其祖上的真實性。

畢竟孫武在春秋時期乃是齊國人,而孫堅一家所居住的吳郡,在春秋時期,卻是吳越的所在。

雖然言自己一家乃是遷徙而來,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會相信。

隻是孫家出身於吳郡之地,這本身就給了孫權收買人心的便利,畢竟孫權本就是出身在吳郡富春縣。

對於一個極具野心的人來說,此等便利的機會又如何不會將其把握住呢。

雖然因為孫堅出任了長沙太守,離開了吳郡,使得吳郡的世家並不將其承認為江東世家的一員,但就憑著此時孫家掌控著江東之地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其治下之名是否承認。

而對於從小長於吳郡的孫權來說,說上幾句吳越儂語,跟百姓套套近乎,想要收攏其心,還是有著天然的優勢。

若是此刻再將其封賞為吳郡太守,那可正合了孫權之意,成了郭嘉口中所言的那般讓其收買人心。

隻是這般的收買人心對於曹操而言,卻是萬分不利的。

一旦讓其統合在了一起,借助地利,雖然孫權不一定能打到北方來,但曹操若是想要一統天下,渡江南下卻是絕對會是成為一件難事。

先不提其孫權在統合了治下之民的民心之後,其實力究竟有多強,單單就是曹操手下的那批將士全是北方之人,不識水性,想要渡江,本就是不易了。

而江東之地多河川,雖然馬戰、步戰不行,但要說其水戰,卻是其極為擅長。

僅僅隻是不吐這一點,就能足以讓其江東士卒狠狠地吊打一批北方士卒。

因此在郭嘉的勸說之下,曹操最終決定,還是將孫權的吳郡太守換成會稽太守,至少不在自己的地盤上,也就不那麼容易往裏麵摻雜自己的人了。

畢竟江東世家的勢力可是錯綜複雜的很,一個沒有處理好,就很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問題,威脅到孫權的統治地位。

畢竟他也才剛剛上位,在眾將領之中的威信此時還不高。

至於討虜將軍以及吳侯的爵位,也不過是曹操另外一種安撫手段,僅僅一個太守之職,就想要打發了孫權,那孫權又豈會甘心。

且先不說陸遜在許都的朝堂之上接受了劉協對孫權的封賞,就說周瑜因為心中暗含著對孫權的懷疑,便是在將孫策下葬了之後,對著孫權進言,願為其舉薦一名內政人才。

其意不過就是為了先從孫權的身邊離開,好讓自己在暗中仔細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