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1 / 3)

“有一個女孩,因為身攜乙肝病毒的緣故,正值人生花季,可她的身後沒有一片晨曦。她父母雙雙葬身病魔,生活無依無靠,從此流浪街頭,成了安徒生筆下那位又寒冷又饑餓又孤獨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她不能走進幼兒園,沒有上過一天學,蒼白得如同一張紙,盡管蒼白作為大自然的基色,被廣泛地應用於建築、醫院、光學等領域,但就她來說,她的人生不應隻有蒼白……當我們直視蒼白,甚至與她擦肩而過時,我們的人們和社會,又在忙些什麼呢?是不是應該掂量一下自己的善行和愛心呢……”

上午九時許,周南隨意霞和她的叔叔鑽進了一輛黑色的桑塔納轎車。隻見前麵有警車開道,後麵跟著五六輛南城縣當地政府官員的坐騎,再後麵跟著的是三台運送“美國機器”的大卡車,揚起的灰塵遮天蔽日,場景蔚為壯觀。

再說,意霞的叔叔,昨晚還是一介莽夫,今兒個身著白褂,手扶墨鏡,儼然成了一位專家學者。他一會兒指揮司機將車搶在警車的前麵揮手致意,一會兒又夾在政府官員的坐騎中間向他們點頭哈腰。於是,周南的腦袋裏便根據他的這副畫像為他配了一個貼切的名字,叫做“遊醫”。

“啊,你什麼時候得的病?”遊醫一腳跨出車門,才察覺到自己身邊突然多了一個陌生人。

“去年八月。”周南說。

“吃我這藥有多久了?”他問。

“差不多九個月了吧。”周南道。

“看你現在麵色很好,鞏膜黃染也退了,這說明我的藥起了作用,促使你的病向好的方麵轉;唔,再吃上兩個療程,六個月,保準你的病好。”遊醫說著,忙跑過去為官員們導路。

一行人進得一個村子,沿著這個村子的中心石板路往西走,轉而向東鑽進一個祠堂,祠堂裏有一片空闊的院子。“我配送貨物的車就停在這裏,可我那機器進不來呀!得,我的好領導,為了全縣的經濟著想,您得幫我奉獻一條路。”遊醫緊緊走向前,將一位患了經濟大脖子病的、大脖子官員的四指握在手心。

“行,誰叫你是咱縣招商引資的功臣呢!”那官員道,“從村外給你修一條路,直達你的廠房,同進出西北門戶的玉屏山路對接起來;年底再獎勵你十萬元,你看怎麼樣?”

“那敢情好,那敢情好!”遊醫一個弓步跳到官員前邊,向他拋出一個邀請與諂媚的姿態。一行人走出祠堂後門,魚貫來到了村子後麵。隻見那一塊方圓上百畝的開闊地,原先栽的是果樹,現在中間的果樹已被人類的貪婪一掏而空,像個大蘋果被蟲從中間蛀空了似的,隻留周邊的少許果樹,似幾束羊毛稀稀拉拉地吊在羊身上。再看廠房上空煙雲滾滾,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來蘇水氣味。加之四周貫以圍牆,兩三個保安騎著邊三輪繞著圍牆四周巡邏,於知情人來說,這裏是醫院加工廠,對於不知情的人,還以為這裏是國家和政府圈定的重大疫情防控區呢!

走近廠區,隻見一座用紅磚綠瓦砌就的高大槽門矗於它之上,兩邊各擺著一尊石獅,石獅的大理石基座上嵌著許多塊“金字招牌”,其中數一塊“消費者信得過單位”和另一塊“老百姓放心醫院”的招牌最引人注目,它——就是吸引全國眾多肝病患者步入歧途的“中國岐黃醫藥研治開發中心”!

在這個被遊醫和當地政府打造的醫藥王國裏,前區是立起的一座座漂亮的平房,以備接待、診療、醫藥研發、藥品配送、庫藏之用,即所謂的辦公區。中區是四個白牆藍頂的環狀結構,像飛機的一對翅膀,呈兩排展開,即所謂的住院區。後區是一個又高又大,前凸後凹呈“U”形結構的廠房,響徹著隆隆的機器聲,即所謂的生產區。走進產區,隻見兩百餘名麵色枯黃、形容槁瘦、表情各異的雜牌軍工作在選料、搗磨、過篩、裝填、打包的第一線,讓人很難想象將他們同生產者聯係到一起,也很難想象患者吃的藥正是由病人從這裏加工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