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良好作風是培養出來的(3)(1 / 3)

時間來到現在,劉備當年的訓誡已經被引為當代市場管理的原則。無論大公司還是小個體,許多企業的當家人都已經開始意識到細節決定成敗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誠然,在實踐中。確實有許多因為“細節”而抓住發展機會的案例,也有更多因為“小事”而導致事業轉向衰敗的故事,這樣的案例給人們的啟示太多了。尤其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天,麵對挑剔的消費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古訓幾乎成了都在恪守的信條。如果因為管理一時疏忽造成了一些小失誤,進而影響到整個企業的發展,那麼劉備在地下恐怕也要扼腕。

有些人可能會不屑於細節,著力於把握大方向。他們會說,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醒來還是一條好漢。於情理上說,這確實是無可厚非的。但現代商業競爭講究“人無我有,人有我好”,無情的市場和趨利的消費者,並沒有那麼多的耐心來等待企業慢慢改進。他們隻會認為,這些細節東西體現的就是企業的風氣,展示的就是企業的發展素質和態度。

“細節決定成敗”,日本某大公司總裁要求稿紙兩麵用,來培養職員的節儉作風,為此還要親自檢查大家的字紙簍,這件事在他心目中肯定不是什麼細枝末節的“小事兒”。那麼,到底哪些細節是大事,哪些細節可以忽略呢?這實在是要因地製宜,就事論事了,很難找到一個尺度去衡量。在處理這一問題上,有的老總提出“管理無小事”,這是很可欽敬和借鑒的,舉輕若重,一蓖子刷下去疏漏自可避免。

比如對於企業標徽的挑選,不同的人就有完全不同的對待態度。有的老板把它當成第一臉麵、頭等大事,設計起來不數易其稿總不放心,盡管最終還要回過頭來確定第一或第二個。有的老板倒爽快利落,幹脆讓你從標誌圖集裏隨意選個“順眼”的,連改動都嫌麻煩;建章立製,製度上牆,大多公司把這當成搭建管理框架的基礎,而有的公司,尤其某些私營企業,隻要老婆管帳,別的都視為擺設。這當然是些極端化的反麵例子,但老板們對於“細節”的不同認識卻是個忽視不得的“細節”。

其實小到一張紙片的細節,大到整個公司的運轉體製,體現的都是公司給人的工作氣氛,是一個團體作風的集中表現。

例如開會,有些公司的會議總是“一言堂”,從來不給員工發表意見的機會或者員工壓根沒有發言的願望,會議顯得沉悶、壓抑而毫無生機;而有些公司的會議則發言勇躍,氣氛活潑,不管是對是錯員工都可以自由發表各自不同的看法和意見。

有位資深的谘詢師曾經為深圳一家公司提供企業文化谘詢服務。他參加了這家公司的一次工作會議。會場是圓形設置,座位由前後兩排,奇怪的是來得越早的員工越是挑後排的位置和最不起眼位置就座,直到公司老總要求他們到前排就座。整個會議由公司總經理一人唱獨角戲,除幾位高層經理隻言片語外,其他人沒有任何發言,會議沒有聽到半點反對聲音和不同意見。後來有人向他透露,不是我們不想發言,隻是因為他們公司的傳統從來就不喜歡聽反對意見,說了也白說。

員工不願意接近領導,更從不發表個人意見。這是一種工作氣氛,也是一個帶有一定普遍意義的現象。通過這種現象可以看出這家公司缺乏一種親和力和向心力,更缺少一種自由溝通的氣氛。而造成這種不良氣氛的原因往往在於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員工不願意接近領導,是因為公司一直以來等級製度嚴重,公司領導不願意親近員工;而員工不發表意見,一定也與公司的民主意識和風氣相關。用員工的話來說就是“領導不喜歡聽反對意見”。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麥當勞的創始人雷·克拉克提倡的走動管理作風。他從一開始就不喜歡坐在辦公室辦公,大部分工作時間都用在“走動管理”上,即到所有各公司、部門走走、看看、聽聽、問問。他覺得這樣才能發現問題,畢竟真知出自於實踐。有一段時間麥當勞由於經營的一些問題,麵臨嚴重虧損的危機。克拉克用他的“走動管理”發現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公司各職能部門的經理有嚴重的官僚主義,習慣躺在舒適的椅背上指手畫腳,把許多寶貴的時間耗費在抽煙和閑聊上。克拉克立即發布命令:將所有的經理的椅子靠背鋸掉,不久,大家就紛紛走出了辦公室,深入基層,很快發現了管理當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及時了解情況後,現場解決問題,終於使公司扭虧轉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