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良好作風是培養出來的(1)(3 / 3)

湖南省嘉禾縣的野蠻拆遷已是聞名全國。縣委書記周餘武的一句豪言“誰影響嘉禾的發展一陣子,我就影響他一輩子”,可謂驚天動地。在他的“指揮”下,嘉禾的幹部肆意拆遷民眾的住房,終於使得民怨沸騰。結果,“影響一輩子”的成了他自己,不僅自己的烏紗帽被摘下了,而且還把縣委一班人全“帶”下了馬。

好的作風是帶出來的,要形成好的作風,便需要從源頭上抓起,從領導幹部抓起。領導作風,包括求真務實的作風、民主平等的作風、勇於探索的作風、敢於負責的作風。領導作風關係黨、政府和企業的形象,關係人心向背,是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重要保證。

作風建設是全黨的任務,首先要求領導幹部帶頭。鄧小平同誌曾經指出:“為了整頓黨風,搞好民風先要從我們高級幹部整起。”這是因為,“高級幹部能不能以身作則,影響是很大的。現在,不正之風很突出,要先從領導幹部糾正起。群眾的眼睛都在盯著他們,他們改了,下麵就好辦。”事實正是如此。近年來,黨中央的一些重大決策部署之所以在有的地方得不到有效貫徹落實,就作風方麵的原因來看,主要問題不在於普通黨員和群眾,而在於領導幹部。在我國,曆來有“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說法。領導幹部是一般幹部的榜樣,上級是下級的榜樣,黨員幹部是群眾的榜樣。如果上級領導幹部作風好,那麼就會潛移默化地帶動下屬形成好的作風,無形中約束下級不敢恣意妄為。那麼怎樣才能做好領導的作風建設呢?主要有幾下幾個方麵:

加強領導作風建設,必須保持清正廉潔。要擺正做官與做人的關係,擺正組織與個人的關係,擺正自己與群眾的關係,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嚴格把握自己,時時提醒自己,做到不該講的不講,不該要的不要,不該拿的不拿,清廉做人,清白做事。

加強領導作風建設,必須心係群眾、服務群眾,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要增強民主意識,加強民主管理,把職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多辦順應民意、化解民憂、為民謀利的實事,讓職工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加強領導作風建設,就要牢固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和權力觀,時刻堅持以群眾滿意為最高標準,時刻堅持心中裝著群眾,時刻堅持甘當人民公仆。我們黨來自於人民,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要堅持用人民擁護不擁護、讚成不讚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來衡量我們的一切決策、檢驗我們的一切工作。要準確把握群眾的期待,積極實現群眾的願望,切實把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特別是對於各級領導幹部而言,必須牢記自己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群眾賦予的,隻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絕不能用來為自己或小集團謀私利。隻有牢固樹立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價值理念,才能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

總之,培養優良作風,必須發揮領導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古有李冰父子治水,修建都江堰工程;西門豹治鄴,為民除害;包拯秉公執法,懲惡揚善。今有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等一大批黨的好幹部,之所以得到人民群眾的愛戴,就在於他們對黨無限忠誠,對人民無限深情。因此,領導幹部一定要加強自身作風建設,提高個人修養,提高執政能力,爭取由一個好的領導班子,形成一股好的風氣,帶出一支好的隊伍,造福一方。

良好作風離不開紀律約束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不管做什麼事,都需要遵守一定的規則,這就是紀律。紀律是人類生存與活動的前提與基礎,人們總是要在規與矩所成形的範圍內活動。社會的穩定離不開紀律,有了紀律社會才能正常運轉。試想如果社會沒有了紀律,工廠還能有序地生產嗎?社會的交通秩序還能維持嗎?長而以往,社會將麵臨嚴重的矛盾和問題,一切美好的藍圖都將化為泡影。因此我們需要遵守紀律,培養良好作風。

個人的發展離不開紀律。人作為社會和國家的主體,直接決定著國家與社會的前進方向,個人隻有尊重客觀規律,遵守紀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達到自己預定的目標,並在奮鬥中磨練自己的意誌,吸取失敗的經驗,不斷充實自己,讓個人的潛力達到最大的發揮。如果違背了規律,違反了規則,那麼必將受到客觀世界無情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