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不要局促畏縮,如同車轅下的馬兒;不要萎靡不振,如同牛馬一樣被人驅使。猩猩能言,不脫走獸之類屬;鸚鵡能言,不離飛禽之本性。人唯有懂得禮儀,才能免遭《詩經》中所言的《相鼠》這一首詩內的譏刺,如果僅是會講話,那與禽獸又有什麼區別呢?
花木
原文植物非一,故有萬卉①之名;穀物甚多,故有百穀之號。如茨(cí)如梁②,謂禾稼之蕃(fán)③;惟夭④惟喬⑤,謂草木之茂。蓮乃花中君子,海棠花內神仙。
注釋①卉:草的總稱。②如茨如梁:即莊稼長得像屋頂橋梁一樣高。形容長勢茂盛。茨:蓋屋的茅草。梁:橋梁。③蕃:茂盛。④夭:茂盛。⑤喬:高。
譯文植物並非隻有一種,所以有“萬卉”的名稱;穀類也有很多種,所以稱作“百穀”。“如茨如梁”是形容莊稼長勢茂盛,“惟夭惟喬”是指草木茂盛。蓮花高雅是花中君子,海棠花超逸被稱為花中神仙。
原文國色天香,乃牡丹之富貴;冰肌玉骨,乃梅萼(è)之清奇。蘭為王者之香,菊同隱逸之士。竹稱君子,鬆號大夫。萱草可忘憂,屈軼(yì)①能指佞(nìng)。
注釋①屈軼:黃帝時有一種屈軼草,奸佞的人來,草就指向他。
譯文“國色天香”是說牡丹富貴豔麗,“冰肌玉骨”是形容梅花的清秀俊奇。蘭花有王者之香,尊貴高雅;菊花如隱逸之士,孤傲高潔。竹子有“君子”之稱,鬆有“大夫”之號。萱草又名“忘憂草”,可以使人忘卻憂愁;屈軼別號“指佞草”,據說它能夠指出佞人。
原文(yúndāng)①,竹之別號;木樨,桂之別名。明日黃花②,過時之物;歲寒鬆柏,有節之稱。樗(chū)櫟(lì)③乃無用之散材,(pián )楠④勝大任之良木。玉版⑤,筍之異號;蹲鴟(chī)⑥,芋的別名。
注釋①筼簹:生長在水邊的大竹子。②明日黃花: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有“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句。後以“明日黃花”喻過時的事物。③樗櫟:兩種不材之木,喻無用之才。④楩楠:黃楩木與楠木,很珍貴的木材。⑤玉版:幹筍。⑥蹲鴟:芋頭的形狀就像鴟鳥蹲坐。
譯文“筼簹”是竹子的代稱,“木樨”是桂花的別號。黃菊花過了時令便萎謝了,故以“明日黃花”比喻過時的事物;鬆柏在嚴寒時依然蒼翠,所以稱有氣節的人為“歲寒鬆柏”。樗櫟是無用的樹木,楩楠是能做棟梁的佳木。“玉版”是幹筍的別名,“蹲鴟”是芋的別名。
原文瓜田李下①,事避嫌疑;秋菊春桃,時來遲早。南枝先,北枝後,庾嶺之梅;朔而生,望而落,堯階蓂(míng)莢②。(bì)芻③背陰向陽,比僧人之有德;木槿朝開暮落,比榮華之不長。
注釋①瓜田李下:三國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後以“瓜田李下”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②蓂莢:傳說中的一種草,夏曆每月初一生一莢,十五後日落一莢,月終而盡,很有規律。③苾芻:佛經中說的一種草。據說有五義:生不背日,冬夏常青,體形柔軟,香氣遠騰,引蔓旁布,是佛的徒弟,所以用來讚揚僧人。
譯文在瓜田中不要彎腰提鞋,李樹下不要抬手整理帽子,以避免有偷瓜摘李之嫌疑;桃花二月開放,菊花九月開放,這是說時間有早有遲。庾嶺的梅花,南邊枝條先開,北邊枝條後開;生長於堯帝庭階上的蓂莢,夏曆初一開始生莢,十五後開始落莢。苾芻這種植物背陰向陽,比喻僧人一心向佛有德行;木槿的花早晨開放晚上凋謝,比喻榮華富貴不會長久。
原文芒刺①在背,言恐懼不安;熏蕕(yóu)②異氣,猶賢否有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道旁苦李,為人所棄。老人娶少婦,曰枯楊生(tí)③;國家進多賢,曰拔茅連茹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