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心致誌
[釋義]致:集中。形容聚精會神,一心一意。
[出處]戰國·孟軻《孟子·告子上》
[同義]聚精會神全神貫注
[反義]心不在焉心轅意馬
[例句]同學們正在專心致誌地做實驗,連下課鈴聲都沒聽見。
[故事]古代的時候,有個名叫弈秋的人,是非常有名的棋手。他的高超棋藝,全國也沒有幾個人能比得上。
這一年,弈秋收了兩個學生,精心教他們下旗。剛開始的時候,弈秋就告誡兩個學生說,下棋雖是一種小技藝,但不專心致誌,也是學不好的。他希望兩人集中精力,學有所成。隨後結合自己多年下棋的經驗,從旗藝理論到現場布局,滔滔不絕地講述起來。
一個學生聽講非常認真。他兩眼緊盯老師的一舉一動,思想完全集中在棋盤上,恨不得把老師講解的每一句話都記在心裏,有時還提出沒再明白的問題,當場向老師請教。
另一個學生呢,表麵看起來也坐在那裏聽講,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實際上他的思想根本沒在學棋上。這個好動貪玩的學生,又自認為頭腦聰明,學下旗哪裏用得著像老師那樣認真。所以,他人坐在棋盤前,心早飛到天上去了。恍惚間,他覺得天空中正有一隻天鵝飛過。於是他拿起彎弓,搭上箭,瞄準天鵝,將天鵝射下來。啊!真是一頓絕好的美餐!
弈秋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裏,沒說什麼。過一段時間,課程講完,他叫兩個學生對下一局,測驗他們的學習情況。沒過多久,棋盤上就出現了一邊倒的形勢:認真聽講的學生從容攻守,始終處於優勢;走神的學生窮於應付,最終敗北。兩人學祺態度不同,棋藝懸殊分明。
那個一心射天鵝的學生滿臉羞愧,不好意思地站在弈秋的麵前。弈秋懇切地對他說:“你們兩人一起隨我學棋,旗藝水平卻如此不同,是你不如他聰明嗎?不是。是他專心致誌,而你心不在焉!”
自相矛盾
[釋義]比喻言語、行動或想法前後不一,互相抵觸。
[出處]戰國·韓非《韓非子·難勢》
[同義]自打耳光
[例句]這篇文章內容十分混亂,淨是些自相矛盾的謊言。
[故事]古代的時候,有一個楚國人,專門以賣兵器為生。有一天,他拿了矛和盾到集市上叫賣。
他把矛和盾放在地上,立刻就吸引了許多人來圍觀。這個人很高興,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誇口說:“大家看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堅固的盾,不管多麼鋒利的矛都不能刺穿它。”接著這個楚國人又舉起一支矛一邊揮舞一邊得意洋洋地誇耀,“大家快來看我的矛,多麼鋒利,這個是世界上最鋒利的矛啊!不管多麼堅固的盾也不能擋住它一戳。隻要我的矛一戳,世界上任何的盾都會輕易地被刺穿!”
他一邊大言不慚地誇耀,一邊一手拿著矛一手舉著盾揮舞個不停,又吸引來了許多人的觀看,他更得意了。又開始不遺餘力地吹噓他的矛是天下第一鋒利的,盾是無與倫比的堅固,矛和盾都是沒有任何一種盾和矛可以抵禦的。圍觀的人開始隻是看熱鬧,看他舞來舞去很有趣,又聽他說得天花亂墜,便也以此打發時間,可最後看他有點得意忘形就都在下麵竊竊私語。
這時,人群中有一個人再也看不下去了,便走上去製止了他的耍矛舞盾。這個人拿起了這支矛,在手中試了一試,接著又拿起了盾在手中掂了一掂,然後毫不客氣地對他說:“既然你的矛和盾都是天下第一,那麼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結果又會如何呢?”
那個楚國人聽後啞口無言,非常慚愧地低下了頭。圍觀的群眾先是一怔,隨即明白過來全部哈哈大笑,然後就都走光了,剩下那個楚國人灰溜溜地站了一會,覺得很無趣,便也拿著矛和盾羞愧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