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氣揚
[釋義]趾:腳。走路時腳拾得高高的,神氣十足。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
[出處]漢·劉向《戰國策·齊策》
[同義]神氣活現 高視闊步
[反義]低聲下氣 垂頭喪氣
[例句]自從他被破格提拔為處長後,便整天趾高氣揚,對人頤指氣使。
[故事]春幣火時期,楚武王帶兵攻打絞國,絞國奮力抵抗,楚軍一時難於取勝。楚武王手下有個將軍叫屈瑕,他給楚武王獻上一計,輕而易舉地打敗了絞國,並脅迫絞國訂立了盟約。楚武王很高興,重重地賞賜了屈瑕,還著實誇獎他一番。從此,屈瑕就驕傲起來;他以為自己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常勝將軍,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裏。
第二年春天,楚武王要去攻打羅國,屈瑕欣然請戰,楚武王就任命他為大將去進攻羅國,大夫鬥伯比奉命為屈瑕送行。回來的路上,鬥伯比對駕車的人說:“我確定,屈瑕這一次會失敗。你看他那副神情,險上神采飛揚,就連走路時腳也抬得高高的。他實在是太驕傲了,根本就沒把敵人放在眼裏,以這種態度去作戰,又怎麼能取得勝利?”
鬥伯比心中非常憂慮,他沒有回家,而是吩咐駕車人直接把車駕到王宮,見到楚武王後他稟告了屈瑕趾高氣揚的樣子,並對武王說:“請您派軍隊去援助屈瑕。”楚武王沒能理解鬥伯比的意思,他認為鬥伯比的做法是多此一舉,就沒有答應。
回到後宮後,武王將這件事告訴了王後鄧曼。鄧曼是個有智慧的女子,她聽出了鬥伯比的真實意圖,就對武王說:“我看鬥伯比不是讓大王去派援軍,而是說屈瑕憑借著以前的戰功,自以為是,輕視敵人,這樣很容易被對手打敗,大王應該去告誡他。”
武王恍然大悟,連忙派人去追趕屈瑕,可惜屈瑕早已走遠了。武王追悔莫及。事情果然像鬥伯比預料的那樣,屈瑕在戰鬥中輕視敵軍,剛愎自用,結景打了敗仗。屈瑕無顏麵見楚武王,就含羞自盡了。
至死不悟
[釋義]至:到;悟:覺悟,醒悟。比喻有的人至死也不明
白因何而死,或借喻有的人死不悔改。
[出處]唐·柳宗元《三戒》
[同義]執迷不悟 死心塌地
[反義]見風使舵
[例句]那些屢教不改,至死不悟的犯罪分子,最終難逃法網。
[故事]從前有個以打獵為生的獵人,槍法非常準確,每天打的獵物也很多。但這個獵人很具有憐憫心,對待小動物從不忍心獵殺。
有一次,他在山上撿回一隻未長大的麇鹿,它的母親被金錢豹吃掉了。獵人把麋鹿放在院子裏養著,由於它長得似驢非驢、像鹿又不像鹿,家狗全都想欺負它。麋鹿的性情又十分溫和,家狗的膽子也大了起來,甚至想吃掉它。但主人非常護著麋鹿,一看家狗目露凶光,露出利齒,便拿起木棒去打家狗,家狗害怕,便夾起尾巴四處逃竄。從此,家狗便知道這麋鹿不是好欺負的。
但是,一聽見狗的叫聲,麋鹿就四肢發軟,四處躲藏。主人看到這種情況,便想方設法讓麋鹿接近家狗。他每天都撫摸麋鹿的角、尾巴和頭,並抱著它接近家狗,托起它的蹄子接觸狗鼻子,慢慢地消除了它的恐懼心理;並對家狗進行教訓,家狗很有靈性,開始主動與麋鹿嬉戲玩耍。
就這樣,麋鹿在家狗的陪伴下長大,它把家狗當做了自己的好朋友。三年後,麇鹿長得高高壯壯,跟隨主人以及一群家狗去打獵。它現在與狗的敵意完全消除,在途中竟然獨自走開了。
麋鹿邊吃青草邊趕路,不知不覺中,麋鹿進入一個村莊。遠遠看見一群家狗躺在大樹下乘涼,它以為是老朋友,便高興地跑過去。不料,那群狗見到一個從末見到的動物跑進它們的領地,便警惕地站起身來,團團圍住麇鹿向它進攻,最後把麋鹿當做午餐。麋鹿落得這樣慘的下場,還至死不悟,這狗怎麼翻臉不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