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說:“大家消消氣,我看你們最好不要去踩他們的瓜地。”
村民們氣憤已極,哪裏聽得進去,紛紛嚷道:
“難道我們就讓他們如此欺負我們?”
宋搖搖頭,耐心地說:“如果你們隻為解這一時的心頭之恨,他們會善罷甘休嗎?如此下去,雙方相互破壞還會有收獲嗎?”
村民們緊皺眉頭問:“那我們該怎麼辦?”
宋就說:“你們每天傍晚都去幫他們澆水,就自然會得出結果了。”
村民們半信半疑地按宋的方法去做了,楚國的村民發現後,各個慚愧得無地自容。
這件事還和解了魏楚多年的矛盾,化解了一場戰爭。
飲鳩止渴
[釋義]鳩:毒酒。喝毒酒車止渴。比喻采取有害的辦法救急,不考慮由此帶來的嚴重後果的錯誤做法。
[出處]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霍謂傳》
[同義]殺雞取卵 饑不擇食
[例句]個別運動員用服食興奮劑的辦法來提高成績,這實際上是飲鳩止渴,後患無窮啊。
[故事]東漢順帝時,有個州官叫宋光。由於他秉公執法,剛直不阿,得罪了不少市又貴,被一些人誣告篡改詔書、蓄意謀反。皇帝不明真相,就派人把他抓起來,押送至京城洛陽,關進了監獄,並被判處死刑。
宋光有個外甥名叫霍謂。他當時隻有15歲,但知識淵博,才華橫溢,被人稱為神童。他聽到舅舅受冤屈這件事後,心情極不平靜。他了解自己的舅舅,認為宋光為人耿直忠厚,決不可能幹這種弄虛作假,欺君枉上的事,一定是遭人陷害。霍謂想方設法要把舅舅營救出來,最後他決定給大將軍梁商寫一封信,請他幫舅舅向皇上辯白。信是這祥寫的:“宋光作為州郡的長官,一向奉公守法、循規蹈矩,他怎麼可能冒著被處死的危險去篡改詔書卿?這正好比為了充饑去吃附子(一種有毒的植物),為了解渴去喝鳩酒一樣啊!如果這樣做了,還沒等到東西進入腸胃,在咽喉處就讓人斷氣了。這麼愚蠢的事情,連傻子都不會做,何況是一貫忠心耿耿的宋光呢?”
梁商是順帝的嶽父。他在朝廷掌管朝政,有很大的市又力,順帝對他言聽計從。他收到了霍謂的信,認為很有道理,同時他也很欣賞霍謂的才學和膽識,並為他對舅舅的孝心所感動,就上書漢順帝,請求他寬恕宋光。不久,宋光被無罪釋放了。
從此之後,霍謂的名聲迅速傳遍洛陽的大街小巷,人們紛紛讚頌他的學識和品質。霍謂長大以後,學問更加淵博,精通四書五經,在朝廷做了廷尉,也有一番作為。
有備無患
[釋義]患:禍患,災禍。事先有了準備,就可以避免發生問題。
[出處]《尚書·說命》
[同義]末雨綢繆 防患末然
[例句]春季來臨前,我們要認真做好山林防火的準備工作,這樣就能有備無患。
[故事]公元前562年,各個諸侯國聯合起來攻打鄭國。齊國及宋國駐紮於鄭國國都的東門外。晉國的軍隊來到了鄭都的西郊,衛國軍隊則到達了鄭國的北部,各國軍隊從各個方向攻打鄭國,數百萬大軍圍圃下的鄭國都城,危在旦夕。鄭國人驚慌恐懼,隻好派人向各諸侯國求和。
後來各諸侯國在毫地結盟,晉國也派人參加了,之後各國打算再次攻打鄭國。鄭國派人求和,並與晉國結盟了,晉國便放回了鄭的俘虜,撤走了軍隊,還派人去阻止各諸侯國對鄭國的攻擊。
對此,鄭國十分感澈,就向晉悼公贈送了技藝高超的樂師3人,和能歌善舞的美女16名,以及各種珍貴的禮物。晉悼公收到禮物非常高興,就想起了晉國這些年威望越來越高,實力越毒越強。是與魏絳分不開的,就派人請來魏絳對他說:“您為我出謀劃策,才使我們晉國能在8年中9次會合諸侯,就使得各戎狄部落與我們和睦相處,實在功不可沒。現在鄭國給我送來許多禮物,我們共同分享它吧。”
魏絳很謙虛,辭謝道:“與戎狄和睦相處是國家的福氣,8年中9次會合諸侯,是君主的威嚴所致,也是大臣們的功勞,並不隻是我一個人能辦得到的,隻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解決了這些問題。我們隻要凡事做到有備無患,那麼晉國也就會更加富強了。”
晉悼公說:“您說得也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不是您出謀劃策,我們國家也不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有功者賞這是國家的製度,希望您能接受這禮物。”
魏絳見推辭不過,隻得接受了。
愚公移山
[釋義]比喻做事有頑強的毅力和不怕困難的精神。
[出處]戰國·列禦寇《列子·湯問》
[同義]精衛填海 鐵杵磨成針
[例句]我們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根治髒、亂、差,為市民營造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故事]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裏的北山住著一位快90歲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做愚公。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準備與你們一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說好不好?”
大家都表示讚同,但愚公的妻子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裏去呢?”
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雖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換季節的時候,才回家一次。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後,特地親勸愚公說:“你這樣做太不聰明了,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
愚公回答說:
“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裏;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麼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上帝報告了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從此,這裏不再有高山阻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