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信口:隨意地說;雌黃:古人用來塗改錯字的黃色礦石。比喻不顧事實的隨口亂說,或蓄意誣蔑他人。

[出處]劉孝標《文選》中的晉·孫盛《晉陽秋》

[同義]信口開河

[反義]言之鑿鑿有案可據

[例句]這個貪汙犯在交待犯罪經過時,歪曲事實,信口雌黃。

[故事]王衍是西晉出名的清談家。當時的社會玄學大盛,文人們不務實事,專以炫耀口才為樂。王衍就是其中的代表。

王衍少年時曾到山濤府上做客。他外表清秀,談吐文雅,口齒伶俐,經常語驚四座,其他客人都對他讚不絕口。山濤卻歎息道:“此人將來很可能會耽誤天下大事!”

成年後的王衍尤其喜歡老子、莊子的學說,善於用道家思想解釋儒家經義。當他講授玄理的時候,總是穿著寬市公大袖的衣服,手執用鹿的尾毛製成的玉棲拂塵。說起話來輕聲慢語,態度非常從容。但他講的道理空虛玄妙,常常前言不搭後語,聽的人都莫名其妙,甚至連他自己都不知所雲。當有人發現他講話中的矛盾並指出來時,他也毫不在乎,不經思索,隨口就改。時間長了。人們都嘲笑他。稱他是“口中雌黃”。

王衍不僅說話“口中雌黃”,做事也拿不定主意,隻顧眼前利益,沒有長遠的眼光。為了攀附權貴,他把女兒嫁給太子為妃。不久太子被皇後陷害而死,他怕被牽連,連忙上表請求解除女兒與太子的婚姻關係。後來,皇後死了,太子冤案昭雪,他被判處終身監禁。

由於西晉皇族間的鬥爭激化,終於導致了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在混亂中,有兩個得勢的王爺看中了王衍,任命他當了尚書令。重新當官的王衍仍舊不務正業,身居要職卻從不管國家安危、百姓的死活,隻顧擴張自己的勢力。後來,西晉亡了,王衍卻隻顧推卸責任,連連說自己從不幹預朝政,國家滅亡與他無關。不過他仍然難免一死,被敵軍活埋在瓦礫堆中。

虛有其表

[釋義]虛:白白地;表:外表。白白有一副好的外表。形容空有好看的外表,實際上不行。

[出處]唐·鄭處誨《明皇雜錄》

[同義]華而不實 繡花就頭

[反義]真才實學 不尚虛聲

[例句]平時他看上去挺能幹的,沒想到在關鍵時刻竟如此不堪,真是虛有其表。

[故事]唐玄宗時期,有一個人叫肖嵩,他在朝中做中書舍人。肖嵩是一個美男子,身材修長而健美,麵容清秀又長著漂亮的胡須,書卷氣十足,看起來一表人才。

有一次,唐玄宗想讓有才能的蘇建出任宰相,但他不想讓別人知道這個消息。就沒向任何人透露過。就在即將任命宰相的頭一天夜裏,唐玄宗才派侍從叫人來寫詔書。來的人便是肖嵩,玄宗把寫了蘇題名字的紙條給肖嵩,命他寫詔書,任命蘇題為宰相。

肖嵩寫好了,便請玄宗看一下是否台袼。玄宗發現其中有一句是“國之瑰寶”,覺得用得不恰當,因為這句雖然是用來讚美蘇題的,但細心的玄宗知道蘇題的父親名字叫做“瑰”,他怕犯了蘇題的忌諱,就讓肖嵩把這句話改一下。

肖嵩覺得自己沒能讓皇帝滿意,心中非常害怕,嚇得冷汗直流,濕透了衣服。左思右想也沒改出一個字來。越改不出來,就越是緊張;越是緊張,更是什麼都想不出來,隻剩下在那裏發抖了。最後沒辦法瞎改了一個字,又不敢拿去給皇上看。玄宗等了好久,感到非常不耐煩,就徑自走到肖嵩麵前去看。發現他隻是把原來的“國之瑰寶”改成了“國之珍寶”,毫不出奇,文采平平,不禁大失所望,就命令肖嵩退下去。肖嵩退下去後,玄宗感到非常氣惱。原來他見肖嵩儀表堂堂,風度翩翩,以為他一定有很高的文學造詣,沒想到卻是外表好看,毫無內秀,就把他起草的詔書揉成一團扔在地上,生氣地說肖嵩“真是虛有其表。”從此就了解了這個人,也就不肯重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