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將龐涓聽說大梁危急,連忙撤兵救援大梁。當疲憊不堪的魏軍撤到桂陵的時候,被埋伏在那裏的齊軍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主將龐涓也被迫自殺。齊軍大獲全勝,趙國也得到了解救。

烏合之眾

[釋義]像暫時聚集起來的烏鴉似的一群人。比喻臨時拚湊起來、無組織無紀律的一群人。

[出處]南朝·宋·範曄《後漢書·耿弇列傳》

[同義]一盤散沙

[例句]這夥犯罪分子不過是一群不堪一擊的烏台之眾。

[故事]漢朝時期,有一個叫耿弇的人,他聰明過人,為人敏銳有計謀,尤其善於騎射,對出兵布陣之事頗有研究。

公元23年,王莽建立的新朝滅亡,各地將領領兵占據一方,相互混戰,天下亂糟糟的樣子。這一年,耿弇剛好二十一歲,他的父親耿況是王莽時期設定的官。耿況憂心忡忡地對耿算說:“現在是漢哀帝為天子,王莽已經敗亡,我的官職是舊朝所設置,讓我心裏很不安。”耿算見父親這樣困愁,便帶了禮品去漢哀帝那裏拜見,以求得寬赦。

一日,耿弇在行軍路上忽然遇到一個姓王的人,此人詐稱自己是漢成帝之子,叫子輿。欲在邯鄲起兵,想招兵買馬。這時跟隨耿算的官吏孫倉、衛包急忙找耿弇商議:“劉子輿是漢成帝的兒子,是漢室正統,咱們應該歸順他,日後必有出人頭地之日。我們可千萬不要失去這個機會,何苦我們現在惶惶不可終日,還要看別人的臉色呢?”

耿弇聽了他倆的話,說道:“這個叫劉子輿的人,不會成什麼大氣候的。他賊眉鼠限的,更不像是漢室的後代,早晚必成為階下之囚。我到達長安,參加朝廷組織的漁陽、上穀的軍隊,出入太原、代郡,往返數十日,回來領兵收抬這些烏合之眾,不過像摧毀朽爛的市頭一樣。你倆不識好歹,將來遭到滅族之禍,後悔都來不及!”

孫倉、衛包不聽耿算的話,投奔了王姓之人。耿弇後來投奔了漢室宗親劉秀,並得到重用。最後,幫助劉秀登上了皇帝的寶位。

無所畏懼

[釋義]指沒有什麼可以害怕的。

[出處]晉·陳壽《三國誌·魏書·董紹傳》

[同義]膽大包天 渾身是膽

[反義]畏首畏首 膽小如鼠

[例句]麵對敵人的恐嚇,他鎮定自若,表現了共產黨人無所畏懼的革命精神。

[故事]南北朝時期,北魏有個人叫董紹,他不僅精通詩詞,還長得儀表堂堂。有一次,豫州城有人叛亂,皇帝授權董紹帶兵前去鎮壓。董紹領命後,馬上從京城出發,走到上蔡的時候,卻遭到梁朝軍隊襲擊,被抓起來押解到江東扣留。梁武帝蕭衍聽說他很有才,便派人勸降董紹說:“早聞知你的大名,也深知你是國家的忠臣,還是家中的孝子,現在我不難為你,任你選擇是走是留。”

董紹說:“我尚有年邁的母親在洛陽居住,我沒有別的選擇,隻能回去。”

蕭衍又派了主書官霍靈超勸董紹道:“這次讓你回去,希望能通過你的努力讓兩佃重歸於好,使兩佃的百姓安居樂業。”

董紹回到北魏,魏世宗皇帝對他居然好言相安慰,但對兩國和好之事卻是不同意。

後來,蕭寶夤在長安造反。董紹奏請皇帝,希望能讓他統領兵馬去殲滅叛軍。奏折上寫道:“望皇帝答應我的請求,我將統帥三千名眼睛瞎了的巴人,將去平叛,一定會將叛軍全部殲滅。”

這時候,北魏的皇帝為魏肅宗。魏肅宗看了董紹的奏折,對身邊的太監說道:“你說那些巴人果真眼睛瞎了嗎?瞎眼的士兵還能作戰嗎?”

太監徐紹回答道:“這是董紹的豪言壯語,意思是說那些巴人非常驍勇善戰,見了敵人無所畏懼,一個個都會奮勇殺敵,並不是真瞎了眼睛!’蕭宗聽了哈哈大笑,立即下令讓董紹立刻去征討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