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釋義]東隅:東方,日出之處,指早晨;桑榆:日落時餘輝照在桑樹榆樹之間,指傍晚。比喻在這方麵遭到失敗、損失,在那方麵卻獲得補償。
[出處]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馮異傳》
[例句]七十年代,他下鄉到了農村,被迫放棄了自己的專業,但他熟悉了農市寸,還寫出一部農民題材的小說,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吧。
[故事]馮異是東漢著名的將領,跟隨光武帝劉秀征戰南北,立下了汗馬功勞。
有一年,劉秀帶兵作戰,不慎陷入重圍,隻得奮力突圍,向南逃去。來到饒陽縣無蔞亭時,天上突降暴雨,陰風怒吼,將士們全都被湔成落湯雞,饑寒交迫,人人喪失信心。馮異及時找來驅寒保暖的綠豆煮上粥,讓劉秀及將士們解除了饑寒。馮異還打來柴草燃著,為將士們驅寒烘幹衣服,劉秀十分感動。
劉秀稱帝後,為了平定天下,仍率領部下征討南北。他封馮異為征西大將軍,命令馮異同大司徒鄧禹、鄧弘率軍一同西進,討伐占據在關中地區的赤眉軍。
赤眉軍作戰勇敢,號稱二十萬大軍,很難對付。馮異出謀先派人去誘降赤眉軍,渙散敵人軍心,然後由鄧禹、鄧弘二將率軍打擊東邊敵軍,自己率軍西進,對赤眉軍形成夾擊之勢。但由於鄧禹、鄧弘貪功求進,貿然出兵,大敗而歸。
馮異聽到這個不利的消息,連忙改變戰術,在澠池設下重兵埋伏,並讓手下士兵換上赤眉軍裝束。馮異卻隻領了前部士兵與赤眉軍作戰。赤眉軍見;馬異前部勢力單薄,便出動大隊軍馬追擊馮異士兵。馮異誘敵進入埋伏地,化裝成赤眉軍的兵士一齊殺出,赤眉軍一時難分敵我,潰不成軍,馮異此仗大獲全勝。
澠池一戰大敗赤眉軍,並殺敵八萬餘人的消息傳到光武帝劉秀耳裏,劉秀異常高興,下令封賞馮異等將士,並在詔書中說:“勝敗乃兵家常事,雖然你們開始像鬥敗了的鳥,垂著翅膀逃到溪阪,但卻在澠池振翅高飛,一舉勝利,真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呀!”
)5.食不甘昧
[釋義]甘味:感覺味道好。形容心裏有事,吃東西吃不出滋味。
[出處]漢·劉向《戰國策·楚策一》
[同義]寢食不安 食不下咽
[例句]小剛病了好幾天了,媽媽非常著急,食不甘味,人都瘦了一圈。
[故事]戰國時期,紊惠文王當政,著名縱橫家蘇秦遊說惠文王實行“連橫”政策,聯合部分國家去進攻其他國家,進而各個擊破,實現統一天下的野心。可秦惠文王拒絕了蘇秦的好意,蘇秦無奈碰壁而返。
第二年,他又到秦以外的六國遊說。這次他卻改變策略,提出了“台縱”的主張。蘇秦先來到趙國遊說趙國君主趙肅侯采納“台縱”策略。他的“台縱”策略得到趙肅侯賞識,封蘇秦為武更君,並拜為相國,賞賜黃金千兩,戰車百輛,以資助蘇秦去遊說各國進行“合縱”,共同抗擊秦國。
一天,蘇秦來到楚國,拜見楚威王,為他分析時局: “楚國是強大的國家之一。楚國方圓五千餘裏,士兵百萬之多,戰車千乘以上,糧食足夠吃上數十年,這都是楚國稱雄的基礎。天下沒有國家能與你國相比,但秦國一向野心勃勃,如果楚國向秦國稱臣,那麼其他國家隻有臣服秦國,這天下就是秦國的了。”
楚威王聽了不解。蘇秦繼續說道: “秦國日趨強大,而且野心勃勃,時時有吞滅六國的打算。如景楚國與秦國‘連橫’,秦國就無後顧之憂。當他消滅其他各國後,便會來攻擊楚國,這叫逐一擊破,這樣楚國隻能求得一時之安;如果楚國與各國‘合縱’抗秦,那麼各國便會依仗楚國,聽從楚國的安排。”
楚威王聽了讚賞道: “我早已對秦國的狼子野心心懷戒備,但苦於韓、魏各國聽從秦國;國內又缺乏遠見之謀的大臣向我獻計,所以我一直食不甘味、睡不安席。今天昕了您的高見,覺得很有道理,我決定參加‘台縱’。”
)6.勢如破竹
[釋義]形勢就像劈竹子,開頭的一節劈開後,下麵幾節順著刀勢就分開了。形容節節勝利,毫無阻礙。
[出處]唐·房玄齡等《晉書·杜預傳》
[同義]摧枯拉朽銳不可當
[例句]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很快就消滅了國民黨軍隊,解放了全中國。
[故事]杜預是西晉時期著名的將領、學者。三國末期,蜀國被魏國吞滅,而魏國被司馬炎奪去帝位,改稱晉朝,自立為晉武帝。
晉武帝想吞並東吳,早日實現統一的大業。公元280年,他任命杜預為平東將軍,率領大軍分幾路進攻東吳。杜預隻用十來天的時間,就占領了長江上遊的許多城鎮,還俘虜了吳國的都督孫歆,沅、湘兩江以南一帶的州郡,也都紛紛投降。
杜預看到戰勢這麼好,就想趁此機會一舉攻滅吳國。但是,有些人卻認為不妥,說吳國的實力還很雄厚,很難一下子就滅掉吳國,況且正值盛暑,雨水多,河水泛濫,氣候炎熱,很容易發生瘟疫,這對不適應在津澤地區打仗的北方士兵來說,是很不利的。因此,他們建議暫時停止進兵,待到冬季進攻比較穩妥。
杜預不同意這種意見,他說: “戰國時代的燕國大將樂毅,在洛西一戰,一口氣攻下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這除了指揮有方之外,主要是士氣旺盛。現在我軍已經滅掉了蜀國,又攻占了東吳許多城池,將士的士氣正在旺盛的時候,趁此大好形勢攻打吳國,就像是劈竹子一樣,等劈開頭幾節後,餘下的各節就會順著刀刃而分開,再也沒有阻礙的地方了。所以我們應馬上出兵攻占氣勢已弱的吳國。”
杜預堅定地按照自己的正確意見指揮晉軍乘勝前進,勢如破竹,很快就打進了吳國都城建業。吳主孫皓投降,西晉終於統一了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