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看透才能獲自在,得解脫。人生說起來或許真得很沉重,成敗,榮辱,福禍,得失……麵對挫折和苦難,一路生活,一路坎坷。若將自己沉宥於悲憂低落的圈套中,再美麗的生活也會黯然失色。在紛紛擾擾的塵世間,心靈當似高山不動。在滾滾的紅塵中,要有一雙看透塵世的慧眼。把一些事看開看透,就會釋然,就會平撫浮躁,心自然就得安寧。
要追求“我是誰”,而非“我像誰”
義玄禪師是臨濟宗的創始人,他習慣通過師徒問答的方式,了解對方悟境深淺,然後根據悟境深淺程度的不同進行有針對性的說教、接引禪入。常在接引學僧禪入時,對其所問不做正麵回答,隻以棒打加口喝來促使對方省悟,成語“當頭棒喝”即源於此。
義玄禪師在圓寂之前開示弟子們說:“我死之後,你們不可以讓我的正法眼藏也隨我而去。”
座中三聖之一的惠然禪師極力安慰老師說:“絕對不會的,老師。”
義玄反問惠然:“那如果有人來向你們問道,你們該如何回答呢?”惠然禪師馬上學著老師的口氣高聲大喝,聽上去跟老師平時一摸一樣。
義玄禪師歎了一口氣,道:“誰能想象,我的正法眼藏,居然就在你們這些人高聲大喝時候永遠消失了。我真是傷心啊?”說完,老禪師就在法座上寂然而逝。
惠然大惑不解,對師弟們說:“老師平時不都是對來訪者大喝一聲嗎?我學了好久了,神情、語氣甚至聲調都學得與老師一模一樣,怎麼還是不對呢?你們說說,怎麼回事呢”
正當眾弟子迷惑不解的時候,義玄禪師突然死而複生,大聲問道:“我吃飯你們會飽嗎?我死你們能代替嗎?”
弟子們大吃一驚,以為是佛祖顯靈,連忙跪地請求道:“老師啊,請再給我們多多指教!”
老禪師生平最後一次當頭棒喝道:“我才不給你們模仿!”然後再也不吱聲了。
惠然禪師不是義玄禪師,所以惠然的大聲咆哮不是義玄禪師的當頭棒喝。這其中的差別何止十萬八千裏?難怪莊子曾無限感慨地說過:聖人死後,剩下的就隻有書裏的垃圾了!
佛在心中
一個人應該有藝術家的那種追求,追求的是“我是誰”而非“我像誰”。如果隻學表麵之皮毛,看不透世間萬物的本相,那麼就是邯鄲學步了,依葫畫瓢的表麵東西罷了。將蜜蜂和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瓶子平放,瓶底朝著窗戶。結果就是蜜蜂以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們累死為止;而蒼蠅全然不顧亮光的吸引,四下亂飛,最終發現那個正中下懷的出口,並因此獲得自由和新生。現實中就有類似蜜蜂的人,他們看不透世事的風雲變化,隻是一味地人雲亦雲、隨波逐流,經常發出“像某某一樣多好啊!”一類的欣羨之詞,喜歡且善於一成不變地“複製”那些被當作典範的別人的輝煌人生,但最終結果就是世界上怎麼有相同的兩個人呢,別人沒做好,又把自我迷失在對別人的追逐的漩渦中了,就像惠然禪師沒有臨濟禪師那樣高深的道行,所學的當頭棒喝在外人看來,就隻是大聲說話而已。禪者,最不喜歡人模仿,所謂依樣畫葫蘆,終究不像原樣。黃檗禪師的棒,臨濟禪師的喝,趙州禪師的茶,雲門禪師的餅,各家接待學人有各家的家風,不是依樣可學。做人也是一樣,與其在表麵上模仿成功人士、名媛佳麗的成長之道,還不如搞好自己的特色化、差異化的人生。
【人間世態】
迷失
陸某,42歲出身於幹部家庭,家裏的政治和經濟條件都很好,他父母對子女的要求是很嚴格的,他做人低調,為人誠懇,是一個人緣非常好的人,無論是工作上有聯係的部門或與他有接觸的個人對他反映都很好。工作上無論是大事、小事,他從來都是認真負責,一絲不苟,也正是為此,他有機會被提拔到了領導崗位。當了領導以後,他一點都沒變,沒有一點領導派頭,對大家還是那樣真誠、平和。但沒過多久,就不停地有關於他的不好的消息,一會兒說他受賄了,一會兒說他被雙歸了,最終所有的消息都被證實了。這是一宗窩案,他所在的單位有點領導權或上沾點邊兒的人逮的逮了,雙歸的雙歸了,最終分別都被判了刑。有報道說,他所得的不正當的收入他一次全部退賠了。據報道,他們單位的原一把手在法庭上哭訴說,他的罪他都認了,令他痛心的就是把像陸某這樣的人害了,陸某原本是一個非常好的同誌,沒有這樣的環境他絕對不會走上這條道路的……但現在說這些都太晚了。
安心釋語
這世上有太多的誘惑,很多人在某些誘惑麵前迷失了方向,喪失了本性。佛說,貪為惡念之源,人應潔身自好。我們每個人都要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都要有分辨善惡好壞的能力,更要有抵製邪念的自製力。一個人為貪念所汙染,必要會掉進深淵;一個人能正氣凜然,必能身安心安。
世俗哲理
看透別看破
事情看透,你就明白該如何進行;人情看透,你就明白該如何相處。事情看破,你就不想做事了;人情看破,你就不想做人了。所以,隻要用點心,其餘隻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