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放下諸多事,心中自然安(3)(3 / 3)

這些無不都在說明,禪心的體悟是絕對自我的,即使親如師徒父子也無法同行。就好像人人家裏都有寶藏,師父隻能指出寶藏的珍貴,卻無法把寶藏贈與。楊歧禪師曾留下禪語:“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時光始現,心法雙亡性即真。”人人都有一麵鏡子,鏡子與鏡子間雖可互相照映,卻是不能取代的。若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寄托在別人的喜怒哀樂上,就是永遠在鏡上抹痕,找不到光明落腳的地方。

佛在心中

小醜由於認識自我,不畏人笑,故能悲喜自在;成功者由於回歸自我,可以不怕受傷,反敗為勝;禪師由於反觀自我如空明之鏡,可以不染煙塵,宜觀世界。認識、回歸、反觀自我都是通向自己做主人的方法。但自我的認識、回歸、反觀不是高傲的,也不是唯我獨尊,而應該有包容的心與從容的生活。包容的心是知道即使沒有我,世界一樣會繼續運行,時空也不會有一刻中斷,這樣可以讓人謙卑。從容的生活是知道即使我再緊張再迅速,也無法使地球停上一秒,那麼何不以從容的態度來麵對世界呢?唯有從容的生活才能讓人自重。在實際的人生裏也是如此,我們常常會因為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句笑談、一個動作而心不自安,甚至茶飯不思,睡不安枕;其實,這些眼神、笑談、動作在很多時候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之所以心為之動亂,隻是由於我們在乎。生活在風濤淚浪裏的我們,要做到不畏人言人笑,確是非常不易,那是因為我們在人我對應的生活中尋找依賴,另一方麵則又在依賴中尋找自尊,偏偏,“依賴”與“自尊”又充滿了掙紮與矛盾,使我們不能徹底地有人格的統一。認識自我,回歸自我,反觀自我,主掌自我,是開啟智慧最重要的事。

【人間世態】

壓力產生“流行病”

一年之初,本應是滿懷激情地製定新一年工作計劃、展望職業發展前景的時候,而今不少人卻怎麼也打不起精神,往日摩拳擦掌、大幹一場的熱情無影無蹤。這種職場綜合症——職業疲倦,正大麵積向職場人襲來。中華英才網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90%的職場人對工作感到疲憊。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係教授許燕認為,“職業之癢”已成為一種社會“流行病”,並呈增多趨勢。

阿丹憑借優秀的學業成績與出色的語言能力,畢業後順利進入某四星級酒店擔任高級行政助理。剛進酒店時熱情高漲,但當她發現上司任人唯親,身邊的同事工作拖拉,她覺得沒法和他們合作。阿丹不願意看到同事們的工作狀態,每天不想上班!

劉小姐在某雜誌社工作10年。現在媒體競爭非常激烈,為了能在競爭中取勝,單位給每個人定有稿件任務,並且至少有3篇獨家稿。3個月考核一次,要麼上升,要麼淘汰,很殘酷,壓力自然很大。劉小姐有些力不從心,她好想逃避,有時甚至想辭職不幹。

張工是某建築公司的工程師,工作出色,深得領導的賞識。最初每當完成一項工程後,他的心裏就有一種很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可每天反複做簡單的工作,他開始厭煩了……

安心釋語

在逆境中,很多消極因素常常被一件小事放大,這時候最要緊的不是憤怒走人,而是靜心思考和反省,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當你知道迷惑時,並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目前首要任務是找出正確的職業方向。何不學學那些修禪得道者“兩袖一甩,清風明月;仰天一笑,快意平生;布履一雙,山河自在;我有明珠一顆,照破山河萬朵”的灑脫。不可否認,長期從事壓力大的工作,更需要具備激情、經驗、毅力和好心態。如果發現自己有某些方麵的不足,就應該著重培養和鍛煉。比如對於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它了解太少。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後,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工作也是一樣,在工作的平台期中,經常嚐試一些變革和突破,會有效地緩解厭職情緒。

佛趣軼事

波浪的覺醒

海上起了大風,一浪高過一浪。

小浪看著旁邊一個巨浪,又羨慕又自卑:“我好痛苦啊!看看你那麼高大,而我卻這麼小,有的浪境遇很好,而我卻這麼差……”

“因為你沒有看清你自己的本來麵目,所以會痛苦。”大浪說。

小浪不解:“難道我不是波浪?那我是什麼?”

“波浪不過是你短暫的現象,其實你是水!”大浪解釋,“當你認識清楚自己的本體是水的時候,你就不會再為波浪的形體所困惑、你就不會再痛苦了”

小浪悟道:“哦,我明白了,原來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我為一個大我呀!”

人之所以會有困惑,是因為沒有悟通自己的本來麵目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