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諸惡莫作,無惡心安(2)(3 / 3)

【人間世態】

經常感到很恐懼

張萍喜歡靜靜的不被打擾。五年前,她家附近開始建造一幢大飯店,施工晝夜。晚上打樁的聲音特別響,使她心跳不止,整夜難以入睡。就是白天,聽到敲打聲,她也感到心煩意亂。一天雷雨交加,透過七層樓上的窗戶,她看到下麵一幢二層舊樓房將要傾倒,許多人正在冒雨搬木料進行支撐。此時李萍突然感到自家的房子也在晃動,心想:這下完了,樓倒了還能活命?她感到非常恐懼,趕緊鑽到床底下躲避,直到兩小時後雨停了才出來。此後,聽到氣象預報有雨時,她就感到惶惶不安。每逢雷雨,她就逃至樓梯底下躲起來。她自己也覺得這樣害怕不應該,但無法控製。有時丈夫看到她那種狼狽相,心痛又好笑,對她說:“我在家裏,你不用怕,我可以保護你。再說我們住的樓房很結實,是不會倒塌的。”但李萍聽不進去,還是照樣害怕。

安心釋語

專家認為,恐懼心理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也是一種重要的心理反應。恐懼是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的毛病。所謂的恐懼心理是在真實或想象的危險中,個人或群體深刻感受到的一種強烈而壓抑的情感狀態。主要表現為神經高度緊張,內心充滿害怕,注意力無法集中,腦子裏一片空白,容易衝動,不能正確判斷或控製自己的舉止。

對正常人來說,恐懼症患者恐懼的強烈程度與引發恐懼的情境通常都很不相稱,甚至令人難以理解。他們恐懼的對象有特殊環境、人物或特定事物,比如雷雨、精神病人、蟑螂等。

恐懼症患者神誌清醒,常常明知引起恐懼反應的事物或情境實際上對自己往往並無威脅或傷害;也知道其他人並不會因這些事物或情境引起恐懼。因此這種恐懼是不合理的,是一種異常的表現。但是一旦患者遇到相似情境時,就會反複出現恐懼情緒,不能自控,並且產生回避行為。脫離該情境,症狀就會逐漸緩和消失。間歇期患者情況基本如常。

一般來說女性比男性膽小,所以恐懼症患者女性多於男性。恐懼症多發生於青少年或成年早期,而且發病較急,往往在某一事物或情境麵前引起一次焦慮和恐懼發作以後,該事物或情境就可能成為恐懼的對象。

恐懼是一種企圖擺脫危險的逃避情緒。它不但影響人正確的判斷,而且會對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那麼,怎樣驅除恐懼心理呢?

1.提高對事物的認知能力

恐懼往往是缺乏科學根據,胡思亂想造成。很多令人恐懼的東西往往都是“杯弓蛇影”,不足為懼的。所以應該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提高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擴大認知視野,判定恐懼源。認識客觀世界的某些規律,確立正確的目標判斷,提高預見力,對可能發生的各種變故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就會增強心理承受能力。你可以坦白自己的恐懼心理,讓親友幫忙分析。明白所懼事物的真相對克服恐懼非常重要。

2.勇敢麵對自己恐懼的對象

讓自己循序地“麵對”恐懼。反複接受恐懼的刺激,接觸恐懼的目標,逐漸適應這種刺激,從而消除恐懼、逃避的心理。如果你害怕蜘蛛,不妨將蜘蛛照片貼於牆上,勇敢地注視它。過一階段後,試著手握照片,用鉛筆輕戳照片上的蜘蛛,直到用手觸摸而不再畏縮為止。如果恐懼的對象是人,則應采取與對方親近的方式,這樣可以了解對方,發現自己原有的那種恐懼心理是多餘的。

3.轉移注意力

可把注意力從可能引起恐懼的事物上轉移到其他方麵去。比如,有的小孩生病了最怕打針,不妨在給小孩打針時,讓他看看牆上的畫,或給他一個小玩具,使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畫或玩具上,放鬆對打針的注意,這樣恐懼就消除了。對於大人來說,為了轉移注意力可以想一些美好溫馨的事情。也可以把令人愉快的事物與所懼怕的對象聯係起來。如懼怕吃藥,可以把藥與愛吃的糖果聯係起來,盡想那糖果的美味,次數一多,就不怕吃藥了。

佛學常識

如來

“如來”是“佛”的另一種稱號。其含義是任何一個人,隻要證到佛的境地,就和過去所有的佛一樣,不分高低,猶如過去的佛重來一般。

感覺有鬼是因為心中有鬼念

從前,有一座山,山中有一間客棧。

一天傍晚,遠方來了一位瘦僧人,打算在客棧借住一宿,主人告訴他:“所有的房間都已滿,隻剩一間房間,但這間經常鬧鬼。”

瘦僧人一聽,便說:“哪裏真的有鬼!多半是膽小的人生事。我不怕鬼!”說完,便休息了。

天將亮時,又來了一位胖僧人,也想在此客棧借住一宿,主人也告訴他相同的話。胖僧人也說:“我不怕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