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老底(2 / 2)

“!”老底也不客氣,“知識分子有什麼了不起?”

“哎,知識就是力量呀!”

老底出去了,拿來一瓶“劍南春”酒,朝桌子上一蹾,說:“今天的酒錢誰拿?”我們一見那貴重東西,嚇得咋舌,忙說囊中羞澀,囊中羞澀,老底說:“這不得了,你們有知識,沒力量。”我們聽了拍手叫絕,仰麵大笑!

確實是到年底了,我們都想早些散去,於是抓緊說話。可是老底不讓我們說話了,他自己說。他說最近他在回憶一個傳統席麵——全羊席。那是一個盛大的席麵,很多菜肴沒人做了,他想一一拾起來。一隻羊分三品:頭、腰、尾,上、中、下,一品能做三十六道菜,做全了是一百單八道菜,一菜一味,百菜百味,清香酥爛、麻辣酸甜,盡在其中。我們問他都是一些什麼菜,他眯著眼睛想了一下,說:

“燒羊頭。”

老聶說他吃過。

“扒羊頭。”

老趙說他見過。

“扒金冠。”

我和老牛聽說過,但沒見過。

“扣麒麟頂。”

我們都沒聽說過。

於是,他扳著手指,盡情地“叫喚”起來:燒羊頭、扒羊頭,是一般的菜;糟羊頭、熏羊頭,也是常見的菜。燒雲子是燒羊腦,燒明珠是燒羊眼,縣城裏就少見了。“望峰坡”是什麼?羊的鼻梁肉。“芙蓉順風”是什麼?羊耳朵。上下嘴唇兒也是一道菜:“爆猩唇”。上下眼皮兒也是一道菜:“明開夜合”。清湯燕窩沒有燕窩,用羊的磨襠肉。肉泥魚翅也沒魚翅,用羊的扁擔肉。辣子“雞”不用雞,糖醋“魚”不用魚,“蟹”黃肉絲、“蟹”黃肉片也不用蟹——全是瘦羊肉。全羊席的巧妙功夫,在羊頭、羊尾、羊蹄、羊骨、羊髒腑,而不在羊肉。燉羊尾、溜尾球、蜜汁羊尾、拔絲羊尾,屬羊尾;溜排骨、炸排骨、奶湯排骨、紅燒羊背,屬羊骨;燒肚板、燒肚仁、燒肚條、燒散丹、燒麥穗肚、套花肚塊,全是肚子上的事;燒羊蹄、扒羊蹄、蒸羊蹄、烹羊蹄、幹炸蹄花、燒假魚翅,全是蹄子上的事。至於羊肉的做法,那就太多了:菠蘿肉、枇杷肉、荔枝肉、葡萄肉,肉竹、肉蕉、肉棗、肉藕……洋洋灑灑,口若懸河,既說刀工又說火工。最後又讓我們猜,扒金冠、扣麒麟頂是什麼?我們猜不著,他把圍腰一抖,到廚房裏去了,一陣油爆勺響,端上兩大盤菜,一盤通紅,一盤金黃,那紅的配著兩朵小黃花兒,那黃的配著兩朵小紅花兒,熱氣騰騰,清香四溢。他指指那兩盤菜,拍拍自己的腦袋,說:

“羊頭,也是羊頭,白毛羊頭!”

說罷,望著我們笑了,顯得既有知識,又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