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數日之後,我單獨拜訪先生之時,先生拿出自己書寫的毛澤東七律詩四條屏(一詩一條,未裱,雙鋒紙,研磨墨汁書寫,隸書,各條均鈴有“商山牛氏”朱文篆印)贈我,這使我感動不已。一位老先生對一個學書少年如此關愛,這或許是一種緣分,亦或許是先生一種特有的傳承文化的方式吧。隨後我便日日臨寫先生的墨跡及其他帖本,並時常奔走於先生門下。由此養成了至今尚拂之不去的法書興趣,並從此由寫字而涉及繪畫,由繪畫而漸人美術史研究之潭淵中。
十餘年後,我於西安美術學院畢業並被留校任教,與牛希淵先生亦多年未有聯係。有次去安康時,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我叩響了牛希淵先生的家門,先生此時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臥病在床,昏暗的燈光下,但見先生滿頭白發,神情憔悴。多年不見,先生已不認識我了,當先生得知我來自西安時,突然發問:“我的學生李青你可認識否?”我急答:“老師,我就是你的學生李青。”先生一聽,猛地坐了起來,緊緊握住我的手,相對無言,此時先生的眼中閃著淚花,我的熱淚已奪眶而出……
1986年,我在日本學習期間,曾從京都給先生寄過一信,卻不知先生收到否。其後,當我再赴安康時,方知先生已仙逝。先生終身從教,敬業正直,為人師表。其隸書雍容華貴,圓潤飽滿,結體寬博,灑脫自然。其書藝雖名不越秦嶺,然以我觀之,若論20世紀陝西之隸書成就,先生當為第一也!
在陝南安康除了牛希淵先生之外,還有一位造詣極高的書法家劉踢光先生,他亦是我難以忘卻的。先生名同,1913年12月10日生,陝西安康人。幼承家學,嗜好書畫詩文。1932年在安康中學任職。1937年被選派赴廬山軍訓班受訓。1940年曾任國民黨榆林縣黨部秘書、神木縣書記長等。1943年赴重慶,在國民黨中央訓練團26期黨政班受訓。在此期間,曾問學於右任先生。1944年,劉晹光任國民黨陝西省黨部設計考核委員會秘書等職。1945年任國民黨石泉縣黨部書記長。1948年調任國民黨安康縣黨部書記長,兼任《興安日報》社長。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劉晹光隨安康自衛團起義。起義之後,他卻未得到起義人員的待遇,而是接受審查。1950年4月,審查告一段落時,暫時獲準回家務農。劉踢光自述道:“回家後,老婆領著小兒已在西門外老墳場開了七八分地,並已種下了包穀、綠豆。端陽節以前,嶽父把李家嶺一麵坡轉租給我,姐夫範寶善給我打了一把偏鋤,從此我早出晚歸務了莊稼。老婆有時掮個小鋤和我一起來往於田間,雖說不上夫唱婦隨,倒也放浪形骸,無拘無束。生活雖苦,精神卻心曠神怡,自樂其樂……”然而這樣的光景卻十分短暫,1951年2月,全國性的鎮反工作開始,他被錯劃為反革命分子,接受管製,其間自殺未遂。1952年劉晹光被捕入獄。1953年被判死刑。緩期2年執行。此後20年間皆在勞改機構接受改造,兩腿傷殘,然尚能行走;立功5次,遂被減刑。1973年刑滿釋放後回安康,因妻子已故,無家可歸,又怕連累子女,遂又自願申請繼續在勞改機構就業生存。是年10月,被勞改部門安排在富平縣鹵陽鹽場勞動。劉晹光回憶到:“臨行前,上黃土墚,在母親和妻子的墳上包了一手帕土。心想:這一去,今生能否回來,還難預料。回到廠裏,我把墳土放在碗裏,用開水衝了服下肚子,無限悲哀,大有生死離別之感。”在鹽場的勞動極為艱辛,“就業人員的任務就是挖渠、平地。幹部都是從勞改隊來的,對就業人員的態度和對待犯人一樣。雖然刑滿了。但實際上精神上的壓抑和當犯人並無什麼分別。工資很低,每月隻有25.6元,因為活路重,錢不是買酒解乏,便是買死牛爛馬肉長力止餓。人人如此,無一例外。”
1975年劉晹光被政府特赦,享有公民權,此年他已65歲。20餘年的勞改生活依然沒有磨滅他對書法藝術的追求信念,在回安康前,他特意在西安買了兩隻大毛筆,試圖依賴用毛筆書寫的方式聊度餘生,這也是他生命的最後一點寄托了。然而,事情並非如他所想之單純,自他1976年回安康後的數年間,處於當時的社會狀況,人們並未對他的書法有所關注,許多人因他的曆史問題而對他拒之千裏。民政部門每月給他發14元生活費,亦無法使他維持最低的生活標準,窮困潦倒的狀況下,他曾托人將在西安買來的兩隻毛筆放在店鋪中寄賣……直至70年代末,他的境況才逐有所改變。1979年9月以後,劉晹光的作品多次入選國內書展,《中國時報》、《陝西畫報》、《長安名老書畫作品集》以及諸多媒體曾刊載他的作品或介紹他的書藝。他的數篇書學隨筆亦發表於《書法報》及《安康日報》等報刊。1989年10月,安康地區群眾藝術館和安康地區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了《劉踢光書法展》,共展出他的作品91件,這也是該地區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個人書展。此時,該地區追隨他的學子尤多,摹仿他的書風尤盛。1990年4月,經安康地區中級人民法院複核再審,撤消1953年安康市人民法院對劉晹光所作的刑事判決,不予追究其刑事責任,恢複其武裝起義人員身份。是年7月,安康市政協特邀劉晹光為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1993年經著名書法家陳少默、劉自櫝推薦,劉踢光加入了中國書法家協會。1996年9月9日,晝,書“法宗羲獻,筆悟鍾張”篆字中堂,夜,因腦溢血突發而逝,終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