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廷昭,意為昭昭於廷之意。
他的父母取這名字多半是希望他將來能憑自己的才幹在朝廷上謀個好差事,不至於辱沒祖先,玷汙先人。
隻是他們不會想到的是淩廷昭最後沒有去做官,反而去做了道士。
淩家卷入朝中儲位之爭,而這站隊沒站好的直接下場就是家道中落。
家道中落之後,淩廷昭就去玄清山上當了個小道士。
雖然官他是沒得做,但是做道士他倒是做得風生水起。
他不是那種招搖撞騙的江湖道士,也不是那種混吃等死的遊方道士,而是正經的修仙門派的弟子。而在這種年頭,這樣一個名號甩出去拍在別人頭上,不知是要讓多少人羨慕得嗷嗷亂叫。
別的不說,他當上了淳熙道人的徒弟之後,他姑姑的表弟,嬸嬸的堂兄,大嫂的堂妹,舅公家的遠親,反正那些七杆子打不著的親戚都在一夜之間冒出來了,而且他們的臉上都堆著相似的肉麻至極的笑容。
他的師尊淳熙真人來自五大仙宗之一的玄清山,在道上算得上是鼎鼎大名,是跺一跺腳就能讓眾道友齊來相助的那種。淩廷昭與師尊的另外兩個徒弟紀棲真與沈謙也相處和善。
紀棲真嫉惡如仇,剛烈無比,做起事來也是風風火火,淩廷昭一直認為他應該去江湖上做俠客,而不是來這裏做個念經打坐的小道士。沈謙性子溫厚謙虛,看上去頗有詩書之氣,平日裏也多喜翻閱典籍,淩廷昭便覺得他該去做個儒生。
至於他自己,他覺得自己應該是天生當官的料,可惜時運不濟,官是沒得當了,隻能來當道士。實話說起來,他們三個都不適合來當道士,但卻都當了道士,可見世間的陰錯陽差從未停歇過。而後麵的事實更加印證了一點:人心的變幻無常,更勝天上那一弦冷月的陰晴不定。
不過目前為止,一切看起來都是如此地完美,完美到幾乎讓人產生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一般到了這種時候,轉折點就該來了。
但一切事情的轉折點都不會突然從石頭裏蹦出來,萬事有因就有果,這所謂的轉折點其實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埋下了底子。
淳熙道人對妖的立場一向鮮明,那就是堅決打擊,絕不留情,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所以旁人怎麼也不會想到這麼一位殺妖煉妖的道長會與和妖魔為友的徒弟。
淩廷昭偷偷養了個與他簽了血契的蛇妖,而這在當時是被嚴厲禁止的。因為常常有豢養妖獸的道士墮入邪道,與妖獸一同修習妖法,以至於各大門派都嚴禁門下弟子豢養妖獸。
淳熙道人或許是知道這一點的,淩廷昭畢竟是他的徒弟,若是連自己的徒弟在養妖怪都不了解的話,那可未免太過大意了。他隻是故意沒有點破,一直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不知為何,淳熙道人的三個徒弟都覺得這位師尊看上去比他的實際年齡要大得多。
他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麵上也是肅穆無比,從無笑容,明明才四十多歲的年紀,可看他那副古板嚴肅的神情,卻像是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子。
淳熙道人喜好下山除妖,而且多數時候都會拉著他的三個徒弟一起下山,也算是鍛煉他們。
但是斬妖除魔並不是他唯一的目的,獲得妖怪的屍身和他體內的內丹也頗為重要。
屍身往往可用於煉藥,增加修為,內丹則可用於煉製法寶。
所以在這四個人看來,很多妖怪的全身上下都是寶貝,要是打碎了打殘了,淩廷昭覺得淳熙道人會比妖怪自己都要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