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胸有成竹,大軍直指蘭州,以蔣介石為守的國民黨政權雖日薄西山,卻也不甘退出曆史舞台,網羅起一支大軍,企圖在西北腹地蘭州,阻止共產黨奪取全國政權的步伐。蘭州是國民黨西北長官公署所在地,不僅是其政治、軍事中心,也是西北大地的戰略樞紐,甘寧青新四省區,一城之得失,關乎占國土一半以上的地區的政治命運。在解放大軍摧城拔寨,一路鼓蕩西來之前,國民黨軍隊已在蘭州做了精心部署。以蘭州天然地形,國民黨部隊的防禦重點在城南。蘭州城南由綿延數十裏的高山組成,從東到西,依次為十裏山、馬家山、竇家山、沈家嶺、狗娃山,峰巒高聳,互為依托,將蘭州圍得鐵桶相似。國民黨軍在山上修築了大量工事,明碉暗堡結合,溝障壕塹相連,主陣地密布鋼筋水泥碉堡群,陣地前沿有一至三道環形人工峭壁,高達六至十米,並附設暗火力點和戰壕,以及鹿柴、雷區、鐵絲網,陣地間有交通壕貫通,火力點可互相支援和掩護,盤山公路從城裏直達山頂。
物力配備如此,人力更是傾其所有。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國民黨政府任命馬步芳為西北軍政長官署代理長官,七月二十七日,又正式任命其為長官。馬步芳實現了多年來成為“西北王”的夢想。就任後,他指揮經營多年的馬家軍和國民黨其他部隊抗擊解放軍西進。可是,國民黨政權已是兵敗如山倒。扶眉戰役後,解放軍拿下陝西,虎視甘肅。馬步芳調動各路人馬,企圖組織“平涼決戰計劃”。可是,未等實施,“寧馬”馬鴻逵便率部退守六盤山,計劃流產。國民黨政府指示行政院長閻錫山在廣州召開西北聯防會議,協調胡宗南、馬步芳、馬鴻逵之間的矛盾,強調以大局為重,團結抗共。會議決定,青海馬步芳部節節抗擊入甘解放軍,之後退防蘭州,憑險固守;馬鴻逵部由固原西進蘭州,裏應外合反包圍夾擊;胡宗南部主力以隴南為依托,北上攻擊,三軍協同,殲滅解放軍於蘭州城下。
為此,馬步芳製定了蘭州決戰計劃。此時,馬步芳手中共有五萬軍隊。真是今非昔比,國共分分和和二十八年,兩軍對壘,從來都是國強共弱,而到了一九四九年,天翻地覆,在差不多的重大戰役中,共產黨部隊都占有壓倒優勢。在蘭州也一樣,共產黨軍隊擁有三十四萬人的百戰雄兵,連戰連捷,士氣如日中天,國軍區區五萬人馬,剛從關中、隴東,一路敗退蘭州,嘴上喊的與共軍決戰,實則軍心浮動,各懷心事。但是,作為西北最高軍政長官的馬步芳已無退路,他把守衛蘭州的任務交給兒子馬繼援,自個坐鎮西寧,應付全局。其實,國民黨的滅亡已指日可待,路人皆知,作為封疆大吏的馬步芳豈能不知?不過,蘭州是馬家軍最重要的據點,蘭州不保,西寧、河西、寧夏,乃至整個大西北,就將全線崩潰。馬步芳在蘭州是這樣部署的:由身任青海兵團司令官的馬繼援率主力八十二軍,與部分配屬部隊重點防守蘭州南山之馬家山、營盤嶺、沈家嶺一線;馬步鑾之一二九軍配置在拱星墩和西關一線;青海兵團直屬之榴彈營駐守東教場;甘肅省保安司令部所屬三個保安團,駐防東崗、焦家灣機場;以第九十一軍、一二。軍和馬鴻賓等第八十一軍共三萬餘人,防守蘭州東北至靖遠、景泰的黃河沿線,保障左翼安全,並相機側擊人民解放軍;以新編之騎兵軍一萬餘人為右翼,控製臨洮、洮沙地區,保障其右翼安全。同時,馬步芳又急調新疆的騎五軍星夜馳援蘭州,還電請國民黨中央政府,派飛機來蘭州參戰。
八月十二日,國民黨蘭州決戰指揮部成立,馬繼援任作總指揮,指揮部成員還有: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參謀長劉任,第一二九軍軍長馬步鑾,寧夏兵團前線指揮官兼一二八軍軍長盧忠良,八十二軍副軍長趙遂,八十二軍參謀長兼指揮部參謀長馬文鼎。決戰指揮部設在廟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