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2 / 2)

侵略者是不甘心失敗的,第二天、第三天,日機又分別出動三十九架、二十六架襲來,被我軍擊落一架。

六月十八日、六月二十三日、六月二十七日,日機分別以一次五十九架、兩次九架的規模三次空襲蘭州,被我軍擊落三架。

八月三十一日,是日機在蘭州的最後瘋狂。十架轟炸機在戰鬥機的掩護下,對蘭州的醫院、學校等平民目標進行了轟炸,導致一百八十多名民眾傷亡,日機被我擊落兩架,一架墜於西固,一架墜於臨洮。而此時,蘇聯衛國戰爭已打響,蘇聯軍民麵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但蘇聯援華空勤人員,依然堅守著蘭州的陣地;同時,被中國軍民抗日怒火燒得焦頭爛額的日本軍閥則徹底失去了理智,把戰爭的黑手伸向了太平洋地區,雖還對蘭州進行過多次偵察、騷擾,但再也無力發動對蘭的空襲了。

中日蘭州空戰至此劃上了一個圓滿但沉重的句號。

在長達五年的時間裏,日軍前後出動上千架次轟炸機、戰鬥機,對蘭州地區進行滅絕人性的大轟炸,投彈無以計數,給蘭州軍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中國空軍正在初創期,蘇聯也麵臨著德日兩大法西斯強國的東西夾擊,在蘭州的中蘇空軍,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後勤保障方麵,遠遠遜於日軍,可他們不畏強暴,齊心協力,懷著強烈的愛國心和國際主義胸懷,舍生忘死,與敵苦鬥,前後出戰數十次,擊落敵機二十五架,擊傷兩架。雖看起來戰績不大,但意義重大。在抗戰的前六年,中國的天空一直是日本空軍的天下,日機橫衝直撞,幾乎是想炸哪就炸哪,中國弱小的空軍無法與之對抗。而在武漢,在蘭州,日機卻遭到了中蘇空軍的嚴懲,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到底的信心。對蘭州來說,因為中蘇空軍的英勇奮戰,不僅懲罰了侵略者,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民眾的生命財產損失,更重要的是,抗戰八年,蘭州交通樞紐一直暢通無阻,使得在前方苦戰的中國軍民得到了寶貴的接濟。而在整個蘭州空戰中,中蘇空軍指戰員也付出了很大的犧牲,前後有二十多名中國飛行員和七名蘇聯飛行員血灑蘭州天空。為誌紀念,中國空軍第四路軍司令部曾在皋蘭山修建“皋蘭中嘴山麓空軍烈士墓”,安葬了蘇軍七名指戰員。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又在蘭州市東崗鎮古城坪購地十八畝,辟為烈士墓,將所有在蘭州空戰中犧牲的中蘇空軍烈士遷葬於此,供人憑吊,碑石上鐫刻著一行大字:

“為爭取中華民族解放,抵抗日本侵略者空戰陣亡的烈士。”

為了讓蘭州人民記住這些國際友人的功德,特將烈士名諱抄錄於下,以示敬仰。以犧牲時間為序,他們是:雅士、古力芝、波拉基諾夫、司切帕諾夫、郭爾皆耶夫、伊薩耶夫。

欲把興亡說到頭

一九四九年,對於蘭州是劃時代的一年。

年初的一月八日,遠在西柏坡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毛澤東主席起草的決議,這一年的解放戰爭大格局便清晰地展現在世界麵前:人民解放軍爭取在本年夏秋冬三季占領湘、鄂、贛、蘇、皖、浙、閩、陝、甘等省大部或全部。

看得出,這是一個宏大的戰略,東北全部、華北大部在手的人民解放軍,這一年的戰略意圖能夠實現,那麼,紅旗插遍全國就指日可待了。二月,西北野戰軍改稱第一野戰軍,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副司令員為張宗遜、趙壽山,下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軍。在渡江戰役打響的前後,四月十九日至二十三日,一野前委舉行第六次擴大會議,決定一野各部隊抓緊時間進行軍事訓練,籌備糧草,準備吃大苦,打大戰,解放西安,解放大西北。第一、二、七軍組成第一兵團,王震任司令員,徐立清任政治委員;第三、四、六軍組成第二兵團,許光達任司令員,王世泰任政治委員;華北軍區第十八兵團和第十九兵團,西渡黃河,歸第一野戰軍指揮。第十八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為周士第,轄六十軍、六十一軍、六十二軍;第十九兵團司令員為楊得誌,政治委員為李誌民。此時,一野總兵力已達十二個軍,三十四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