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特技--電影藝術
1987年,著名的動畫專家塔爾曼夫婦領導的實驗室製作了一部7分鍾的電腦動畫片《相會在蒙特利爾》。在這部影片中,電腦的三維動畫技術讓多年前告別人世的瑪麗蓮·夢露"死而複生"。電腦特技圓了那些欲死欲活的影迷們一個難圓之夢,風情萬種的夢露重新出現在他們麵前。
這種電腦特技的基礎,是電腦三維動畫特技、圖形工作站和大量的動畫製作軟件。首先,夢露的原形出自雕塑師之手。他們製作出她的各個部位的膠泥模型,然後從各個角度拍攝這些泥模,取得大量造型信息,再把這些信息輸入到電腦中。所有的外部工作僅此而已。
餘下的一切,根據劇情的表演完全依靠電腦製作。瑪麗蓮·夢露那迷人的微笑以及令人傾倒的千姿百態,便以數百萬、上千萬數據的形式在電腦中處理完成。
在那以後,我們便看到了《侏羅紀公園》中運用三維動畫和實景合成的驚險科幻情節。影片中最吸引人的鏡頭,莫過於6分多鍾的電腦三維動畫特技過程。僅這一段鏡頭就耗資l000萬美元,並動用了75台超級圖形工作站,使用了最先進的電腦數字處理技術。輸入電腦的實體恐龍模型及人物頭像模型,變幻出千萬種活生生的生命形態,並使之與攝影機所拍攝的實景完美地結合起來。該影片最終獲得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真實的謊言》的導演詹姆斯·卡邁隆的一句話,讓許多為電腦特技而傾倒的人們感到吃驚:"如果你能畫出來、描述出來,我們就能用電影製作出來。"事實上,《真實的謊言》的確就做到了。觀眾也許永遠不會忘記那些驚心動魄的壯觀場麵:敵人抱著火箭飛行、戰鬥機橫掃摩天大樓、火箭擊毀跨海大橋......當人們回憶起施瓦辛格在高空鷂式飛機上搶救自己的女兒時,你難道會相信,那些場景隻是在一個影棚裏完成的嗎?
電腦特技永遠是無比卓越的。《阿甘正傳》無法使人們不相信這一點。從片頭那根羽毛,到無數群眾上街示威,無不源自電腦的傑作。導演僅僅用了l000多名群眾演員,便完成了數萬人示威的場麵。這僅僅采用了電腦中最簡單的一個概念--"複製"(Copy)。那l000名演員,實際上每人都被複製了幾十次之多。電腦為演員"更換"不同的衣服和標識,讓人難辨真偽。當美國人含淚看著肯尼迪與阿甘握手時,又怎能相信這僅僅是曆史資料片與湯姆·漢克斯(阿甘扮演者)表演的結合?也許已經有許多人看過了最近的一部好萊塢巨片《火星人進攻地球》。也許大家已經可以非常平靜地分析它的製作了。然而你依舊無法想象以後的電腦特技會怎樣?白宮在電影中被炸得粉碎,紐約一片荒涼......那麼,還有什麼是電腦所做不出來的呢?
專家們已經指出了未來電影在科技上的發展方向。交互式電影與電腦特技,仍然是談論的主題。交互式電影將意味著,觀眾可以讓劇意隨自己的主觀想法而發展;而將來的電腦特技,將使無需演員的影片絡繹出現。
"電影藝術"在當代已經變成耗資巨大、場麵刺激、大量采用電腦科技的代名詞。科技正侵略著藝術領域。一文不名的藝術本身,又怎能同電腦特技相較量?觀眾們依然在等待最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