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月,"深藍"打敗了Judir Polgar(朱波爾加)。Judir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世界頂級棋手,也是全世界最厲害的女性棋手。
1994年6月,"深藍"終於奪得了世界國際象棋冠軍,為電腦贏得了第一個最高榮譽。
作為"深思"的繼承者,"深藍"在開始設計時就以超越"深思"的極限為目標。特別在計算速度與處理能力部分上,"深藍"小組更是非常重視。"深藍"小組發展的重心,放在如何將計算速度加快至"深思"的l000倍;而每秒鍾檢視的棋步,也必須能夠達到10億步左右。
在整個小組的不懈努力下,"深藍"戰績輝煌。然而,盡管"深藍"以往成績驕人,要想使人們重新思考計算機與人類的關係,還得要戰勝卡斯帕羅夫。這是因為,卡斯帕羅夫不但是當今國際象棋的衛冕世界冠軍,而且被大多數人看作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棋手,代表人類的最高水平。
"深藍"是如此的強大,它的早期版本"深思"就可以戰勝像朱波爾加這等國際象棋特級大師。然而,隻要卡斯帕羅夫還能戰勝它,人類就仍會在心理上保持一種智力的自豪感。用卡斯帕羅夫自己的話來說:"我是代表人類而戰。"他同時還認為:國際象棋是人類智慧的一種相當好的體現。如果輸給計算機,簡直等於失去了人類的尊嚴。
從此,卡斯帕羅夫與"深藍"的這場世紀人機大戰便開始了。
人機大戰--1996
1996年2月17日,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加裏·卡斯帕羅夫以4:2的優勢擊敗了計算機對手。
下午17點剛過,加裏·卡斯帕羅夫便蹦蹦跳跳下了樓,走進Champneys飯店的大廳中。他身穿毛衣,外麵套一件運動茄克衫,這身著裝顯得十分得體。畢竟,這是Champneys,一座顯貴人物經常光顧的世界著名健身飯店,位於倫敦西北,距市區80公裏。
兩天前,卡斯帕羅夫離開他在莫斯科的家,乘飛機來到此地。他打算先花一周的時間進行練習,並食用無脂肪食物,為比賽作準備。在倫敦,他將麵臨Fritz4一在Pentium個人計算機上運行的高水平象棋程序的挑戰。自蘇聯解體以來,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似乎就沒有怎麼與人對弈過,倒是越來越多地與矽片較量。
與Fritz4的比賽隻是一次預賽,為下回在美國費城舉行的、更為耗神的人機對壘錦標賽作準備。迄今為止,這個當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國際象棋冠軍,還從未在任何一場與計算機較量的特級比賽中失手過。計算機有過多次戰勝其他大師的記錄,唯獨從未贏過卡斯帕羅夫。盡管在一次與常規比賽規則不同的"閃電"賽中,由於走棋子的時間有嚴格限製,他輸給了一個程序。
"閃電"賽的整個過程,隻允許5分鍾。然而,專家認為,所有預賽之中,無論哪一場對於卡斯帕羅夫或計算機有關能力的測試都不合適。最後的測試將作為計算機協會(ACM)50周年慶典活動的一部分,予2月10日至l7日的一場6局常規賽中進行,地點設在賓夕法尼亞會議中心。屆時,將有600名鐵杆棋迷觀戰。對壘的雙方自然是卡斯帕羅夫與"深藍"。勝者將獲得40萬美元的獎勵;敗方也能獲得不算菲薄的l0萬美元。在特級大師等級製中,卡斯帕羅夫為2800積分,這是曆來的最高分。但IBM的程序編製者聲稱,"深藍"的等級分也不相上下。因此,比賽結果如何,賽前尚難預測。
David Levy,國際象棋大師、國際計算機象棋協會(ICCA)副主席、大賽的組織者之一說,卡斯帕羅夫能夠以6:0的成績贏得這場比賽,隻要他願意。但是,ACM計算機國際象棋委員會主席、蒙特利爾的麥吉爾大學計算機教授MonetNewborn則預言,這場比賽將改變以往的定局。他說:"我給計算機打4.5分;給卡斯帕羅夫打1.5分(一個平局雙方各得半分)"。因為,一旦計算機勝了第一局,它便會明顯地占據上風。紐約IBM Watson中心、"深藍"經理人譚崇仁(Chun9-JenTan)斷言:"我堅信勝利屬於我們。"而卡斯帕羅夫說:"這是一次最為嚴峻的挑戰。可是...我認為...確實,我的機會非常之好,我想4:2應該是合理的比分。"
比賽大廳內有一張巨大的桌球台,棋盤疊摞在架子上。卡斯帕羅夫和"深藍"坐在大廳的牌桌旁。他的英語很好,盡管習慣於丟掉冠詞"a"和"The";他說話的速度很快,在整個談話過程中可以一直看著對方,目光咄咄逼人,給人一種似乎要征服人家的感覺。卡斯帕羅夫那年是32歲,可世界冠軍的寶座已坐了十載。
卡斯帕羅夫承認,盡管人機對壘和人人對壘有著相同的棋規,而具體情形卻大相徑庭。"我們每個人即使各方麵都存在著差異,但總是有一個小小的共同點,那就是下棋都想贏。"他解釋道,"而計算機卻完全是另一回事。它根本不在乎人類對手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