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清楚地看到,的確,Internet仍然在不斷地創造一些奇跡,創造許多令人驚奇的網上係統;不久的將來,基於網絡的圖書館、學校、遊戲廳等,都將變得讓人觸手可及。也許,當那些不是以實物構成、而完全基於網絡的企事業單位與社會輔助設施不斷湧現並進入人們的生活時,大家不再會為網絡已經占領人類的領地而驚訝了。
始終不要忘記的是,網絡不可能完成人們所能想象的一切。而且,完全將網絡作為唯一依托的某種實體或係統的變革,很有可能給人類社會帶來可怕的災難。
網絡不能代表一切,網絡不能取代一切!Internet永遠隻是我們的一小部分。
8.電腦與我們
信息時代的到來與進展,使我們發現:離開電腦,我們將寸步難行。我們沒法再奢談田園牧歌式的童話,沒法再幻想縱情山水的浪漫。電腦武裝了我們,但也束縛了我們。
電腦把我們"五花八綁"。通過電腦,我們將自己畫地為牢。我們製造了機器人來為我們服務,而我們自己又被機械化,成了"人機器"。諸如此類的問題讓人不免懷疑:我們是電腦的主人,還是相反--奴隸?我們是在操縱著Internet網,還是相反--Internet在操縱我們?
網絡世界出現了一個令人文主義者恐懼的新詞語--虛擬現實。連現實都可以被虛擬,那將來還成個啥體統?在VR空間裏,你不免會撲朔迷離、恍惚失神:你還是你嗎?"莊生曉夢迷蝴蝶";當一個與你完全相同的人站在你麵前時,你將情不自禁地顫栗、惶惑。
更荒唐的是,虛擬現實會幫你製作出不是現實、卻更勝現實的氛圍與境界。坐在冷冰冰的機器前,它會通過摹擬極神似的動作、聲音、感覺,讓你在與子虛烏有的對象產生滿足中飄飄欲仙;過後,你卻極端地失望、難過,乃至自責、惡心......
人機大戰,鹿死誰手?
1997年5月11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超級電腦"深藍"在與世界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六番比賽的決勝局中,迫使對方在僅僅19個回合之後就推枰認輸,從而以3.5比2.5贏得了勝利,結束了卡斯帕羅夫"天下無敵"的時代。
"我們剛才目睹的是國際象棋史上裏程碑式的成就",賽場講解員亞瑟·希拉曼評論說,"我要說,我被震驚了。這樣的結果是我絕對沒有預料到的!"
是的,機器戰勝人類的曆史性時刻,似乎已經提前降臨了。IBM的"深藍"(Deep Blue)能使世界級國際象棋冠軍俯首認輸,計算機科學家們圓了一個50年的美夢。
這一切到底是如何發生的?電腦為什麼能夠戰勝人類?難道人類將從此開始負於電腦嗎?被自己製造的機器打敗了,這意味著什麼?我們必須看看這場人機大戰的整個經過,並回顧這台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腦"深藍"的誕生曆史。
"深藍"的故事
從1950年起,無數的工程師、程序設計師、數學家們,都在不斷地努力設計更強、更快的電腦與軟件,夢想能夠"征服"世界級國際象棋大師們。
"深藍"的最早版本,名叫"Chiptest",誕生於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校園裏。
1985年,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兩個計算機係博士研究生許雄峰和托馬斯·阿南,製造了一個名叫"Chiptest"的計算機棋手,它就是"深藍"的最早版本。後來,他們的同班同學默瑞·坎貝爾憑借其深厚的國際象棋功底,也加入了這個小組。
1988年5月,Chiptest改名為Deep Thought(深思),這就是"深藍"的前輩。最早期版本的"深思",為一塊包含了250個芯片、兩個處理器的線路板。它能夠在一秒鍾內分析75萬步棋,甚至可以分析下麵的10步。若是按國際象棋積分的計算機方式來說,"深思"的程度應該達到2450分。這在世界高級棋手中的排名,還算是屬於較弱的等級。
一在許峰雄等人的努力下,"深思"的進步果然一日千裏。1989年5月,"深思"以5:0的絕對優勢在一場國際象棋錦標賽上震動了整個棋壇,成為第一部國際象棋大賽計算機冠軍。
1989年秋季,許峰雄和坎貝爾加入了IBM公司,並成立了"深思"項目小組。這標誌著"深思"工程已正式成為IBM的一個項目。
1989年lo月,另一台實驗性質的"深思"出現了。這是一台有六個處理器的機器,每秒鍾能搜尋超過200萬步棋,曾與世界棋王Garry Kasparov(即卡斯帕羅夫)對奕兩局,被棋王輕易地擊敗了。賽後他估計,計算機的FIDE積分在2480~2500之間。
1990年11月,喬·霍那和捷瑞·布隆迪兩人加入了"深思"小組。"深思"得到了額外的18個數理芯片,並且引入了並行算法,每秒鍾思索棋數在600萬步以上,極為輕鬆地衛冕了計算機棋賽的世界冠軍。l992年春季,由譚崇仁接管並領導"深思"項目小組,直到今天。l993年2月"深思"改名為(DeepBlue)"深藍"。這時,"深藍"以IBM公司的RS6000機器為主體,每秒鍾可以思索1億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