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基因武器",是指利用基因工程學的方法,人為地改變致病微生物的遺傳基因,培養出新的、危害性更大的生物戰劑。例如,如果把生物戰劑中致病力強的基因轉移,可以製造出致病力更強的戰劑;或把耐藥力強的基因轉移,也可以製造出更耐藥的戰劑。如果把幾種致病力和耐藥力強的基因一起轉移,無疑就能創製出危害性更大的生物戰劑來。國外有專家認為,發展基因武器,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可製服"的致病微生物,從而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性的後果。
現在,許多發達國家正秘密或公開地加緊對基因武器的研究和試驗。將其用於戰爭實踐的時候,可能不久就要到來。基因武器一旦研製成功,其作用與生物武器相似,僅對人的肉體產生威脅。而另一種武器,卻能對人的思想意識與精神狀態進行幹擾及破壞。
這便是"思想控製武器"。
思想控製武器,應該說是大腦激勵控製技術發展的成果。大腦激勵控製技術是一門新興的現代科學技術:當運用到軍事領域以後,它便產生了。
思想控製武器由能夠產生光線和一連串語言的計算機組成。它的用途,是根據腦電波分析人的個性,並發出一些潛意識的信息來影響單個的人或一批人。也就是說,通過它來控製作用對象即大腦的反應,使其思維按照施加作用者的意願去活動。勿庸置疑,思想控製武器在軍事家眼中的價值難以估量。1991年在莫斯科這種武器首次亮相。據認為,前蘇軍入侵阿富汗時使用了它。現在,美國也正加緊進行思想控製武器的研究和試驗工作。
要解釋思想控製武器的作用機製,應該從大腦激勵控製技術說起。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一下腦電圖,就可以發現,在不同的狀態下,大腦輻射不同的低頻電磁波。人在深睡時所發出的稱為△波,頻率在0.5~4赫茲之間;做夢時則為4~7赫茲,稱64為6波;空閑時為a波,頻率為7~13赫茲;最後是p波,那是人在集中精力工作時發出的,頻率為17~30赫茲。大腦激勵控製技術的任務,是給大腦以電磁激勵,使它有更大的輸出,從而達到控製人意念的目的。譬如說,當將赫茲的光脈衝施加在被作用者周圍時,其大腦受光脈衝的激勵,導致昏昏欲睡。美國的一家實驗室,是目前世界上研究大腦激勵控製技術的先驅。它設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個空軍基地,為的是借用那裏的琶行模擬器。因為這項技術是高度計算機化和自動化的,而模擬器便正好派上用場。盡管人們對大腦的認識還相當有限,但並不妨礙這門技術的發展。這家實驗室目前已接受了60多名誌願者。他們通過大量的試驗發現,每個人產生a波的位置和頻率都相仿。,這為思想控製武器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證明。
"氣象武器"與"人造地震"
越南戰爭期間,"胡誌明小道"的上空每隔一段時間便掠過多架銀白色的飛機。這些美軍飛機既不投擲炸彈,也不旋放宣傳品.麗是遊戲一番,便悠然離去。奇怪的是,每當這些飛機走後僅半小時,該地區便會大雨驟降。
開始,越南軍民對這種突如其來的暴雨盲然無知。後來他們才弄清,那是美軍用碘化銀製成的一種能"播種"雨雲、製造暴洪的"氣象武器"。
其實,早在40年代,就曾有人通過試驗發現,在雲層中播灑碘化銀可以引起降雨。這項重大的科學突破,無疑使人工降雨的願望成了現實。遺憾的是,這項科學一旦傳到好戰者手中,就成了製造災害性洪水或幹旱的氣象武器。
人工影響天氣之所以能夠實現,是因為大氣層中存在著不穩定的因素。隻要人們掌握了其變化規律,就可以用較少的能量恰到好處地去"引發"它,產生較大的能量轉換。硒大氣層中能量變化的結果,又將導致該地區天氣和氣溫的變化.,根據這一原理,如果人們帶著一定的目的給大氣施加某種能量,則天氣就可能向著自己預期的方向發展。
有人設想,在雲中播撒某種化學藥劑,可以使雨滴呈酸性。如果這種酸性化學物質長期大量地懸浮在大氣中,那麼雨滴溶解了化學物質以後,將使坦克、大炮、雷達等軍事設備遭到腐蝕,影響武器正常功能的發揮。也有人設想,用火箭在敵軍上空的高層大氣裏播撒一些能夠吸收部分太陽光的吸熱性物質,形成氣溶膠微粒雲層,削弱日照,降低氣溫,使這個地區變成一片不毛之地;或播撒一些能夠阻止地麵熱量散逸到大氣中去的化學物質,從而把它變成一片酷熱和幹燥的沙漠。